检察机关的程序救济权研究
摘要 | 第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导语 | 第5页 |
一、检察机关程序救济权的基础理论 | 第5-18页 |
(一)检察监督理论研究 | 第6-12页 |
1、中国古代御史制度 | 第6-8页 |
2、法国检察制度 | 第8-9页 |
3、苏联检察监督理论 | 第9-10页 |
4、我国检察监督的理论基础 | 第10-11页 |
5、检察监督权的特征 | 第11-12页 |
(二)权利救济理论研究 | 第12-17页 |
1、权利救济的类型 | 第12-13页 |
2、权利救济的理论基础 | 第13-14页 |
3、权利救济的基本原则 | 第14-15页 |
4、司法救济是最彻底的救济方式 | 第15-17页 |
(三)检察机关的程序救济的理论分析 | 第17-18页 |
二、检察机关程序救济权的现状与问题 | 第18-23页 |
(一)检察机关程序救济权的立法现状 | 第18-19页 |
(二)检察机关程序救济权的司法现状 | 第19-20页 |
(三)检察机关程序救济权的问题 | 第20-23页 |
1、原则化规定缺乏可操作性 | 第20-21页 |
2、检察机关地位中立性怀疑 | 第21页 |
3、救济强制性保障缺失 | 第21-22页 |
4、再救济的途径缺失 | 第22-23页 |
三、检察机关程序救济模式及其选择分析 | 第23-26页 |
(一)监督型救济模式特征及其分析 | 第23-24页 |
(二)司法型救济特征及分析 | 第24-25页 |
(三)司法型救济转变的必然趋势及其条件可能 | 第25-26页 |
四、检察机关程序救济权合理化改革建议 | 第26-30页 |
(一)设立专门部门行使程序救济职能 | 第26-27页 |
(二)程序规则和证明责任法定化 | 第27-28页 |
(三)设立程序救济听证程序 | 第28页 |
(四)责任后果法定化、明确化 | 第28-30页 |
五、结语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3页 |
致谢 | 第33-3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 第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