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贵重金属论文--金论文

滇西新生代富碱斑岩的金成矿作用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1-17页
    1.1 选题依据第11页
    1.2 研究现状第11-15页
        1.2.1 滇西富碱斑岩成因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2 滇西富碱斑岩与金成矿关系研究进展第14-15页
    1.3 研究思路与工作量第15-17页
        1.3.1 研究思路第15页
        1.3.2 工作量第15-17页
2 滇西区域成矿背景第17-27页
    2.1 区域构造分区第18-20页
        2.1.1 腾冲-保山地块第18-19页
        2.1.2 兰坪-思茅地块第19页
        2.1.3 中甸地块第19-20页
    2.2 控矿构造系统第20-23页
        2.2.1 金沙江-哀牢山断裂带第20-21页
        2.2.2 澜沧江断裂带第21页
        2.2.3 怒江断裂带第21页
        2.2.4 小金河断裂第21页
        2.2.5 格咱断裂带第21-23页
        2.2.6 盐源-丽江断裂带第23页
    2.3 新生代构造演化第23-25页
        2.3.1 晚始新世—渐新世末(38.6~23.3Ma)第23-24页
        2.3.2 中新世(23.3~5.2Ma)第24页
        2.3.3 上新世(5.2~1.64Ma)第24-25页
        2.3.4 早更新世—全新世(1.64Ma 以后)第25页
    2.4 区域富碱斑岩和金矿床空间分布第25-27页
        2.4.1 富碱斑岩的区域分布第25页
        2.4.2 金矿床的区域分布第25-27页
3 富碱斑岩和金矿床基本特征第27-47页
    3.1 富碱斑岩特征第27-41页
        3.1.1 岩相学特征第27-28页
        3.1.2 氧化物特征第28-33页
        3.1.3 同位素地球化学第33-37页
        3.1.4 富碱岩浆的构造环境背景第37-41页
    3.2 典型金矿床地质特征第41-47页
        3.2.1 长安金矿第41-42页
        3.2.2 姚安金矿第42-43页
        3.2.3 扎村金矿第43-44页
        3.2.4 北衙金矿床第44-45页
        3.2.5 马厂箐金矿第45-47页
4 富碱斑岩的金成矿作用第47-85页
    4.1 富碱斑岩与金矿年代学第47-54页
        4.1.1 成岩时间第47-50页
        4.1.2 成矿时间第50-54页
    4.2 富碱斑岩与金矿体的空间分布关系第54-60页
        4.2.1 矿体特征第54-57页
        4.2.2 矿体的构造控制第57-60页
    4.3 富碱斑岩与金矿床的成因联系第60-82页
        4.3.1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第60-65页
        4.3.2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第65-73页
        4.3.3 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第73-82页
    4.4 富碱斑岩的金矿成矿过程第82-85页
5 结论第85-87页
    5.1 初步认识第85-86页
        5.1.1 成岩与成矿时间关系第85页
        5.1.2 成岩与成矿空间关系第85-86页
        5.1.3 成岩与成矿物质关系第86页
    5.2 存在问题第86-87页
致谢第87-88页
参考文献第88-92页
附录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液质联用技术在类脂分析及其代谢组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奥沙利铂脂质体的制备及其体内外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