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劳动合同法的立法背景与价值定位 | 第9-17页 |
第一节 劳动合同合同法的立法背景 | 第9-11页 |
一、劳动合同法制定的新闻背景 | 第9-10页 |
二、我国劳动合同制度的现状与定位 | 第10-11页 |
第二节 倾斜保护原则 | 第11-14页 |
一、倾斜保护劳动者的原因 | 第11-12页 |
二、倾斜保护原则与福利国家思想 | 第12-14页 |
第三节 劳动关系的稳定性与流动性 | 第14-17页 |
一、稳定的劳动关系是企业长期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 第14-15页 |
二、劳动力自由流动是经济发展和劳动制度改革的要求 | 第15页 |
三、稳定性与流动性的协调模式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劳动合同法》的立法价值限度与实效分析 | 第17-31页 |
第一节 重点条款立法价值分析 | 第17-25页 |
一、书面合同条款 | 第17-18页 |
二、无固定期限合同条款 | 第18-21页 |
三、劳动合同的解除与经济补偿金条款 | 第21-22页 |
四、培训补偿与竞业限制条款 | 第22-23页 |
五、劳务派遣条款 | 第23-24页 |
六、集体合同条款 | 第24-25页 |
第二节 《劳动合同法》的实效与法律规避 | 第25-31页 |
一、法的实效概述 | 第25-28页 |
二、规避《劳动合同法》的法理分析 | 第28-31页 |
第三章 批判法学视野下的《劳动合同法》的立法价值定位检讨 | 第31-36页 |
第一节 昂格尔对自由主义的批判 | 第31-33页 |
一、昂格尔对传统自由主义的理解与批判 | 第31-32页 |
二、自由主义的二律背反困境 | 第32-33页 |
第二节 昂格尔对自由主义社会立法的批判 | 第33-34页 |
第三节 《劳动合同法》的困境及我国劳动关系规制的转型 | 第34-36页 |
一、《劳动合同法》的困境 | 第34页 |
二、我国劳动关系规制的转型 | 第34-36页 |
第四章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