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主要共产主义政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和探索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1-15页 |
| ·选题依据 | 第11-12页 |
| ·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14页 |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页 |
| ·研究成果的创新点 | 第14-15页 |
| 第2章 国外主要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 第15-31页 |
| ·原苏联东欧地区社会主义的探索与实践 | 第15-20页 |
|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理论与实践 | 第15-17页 |
| ·原苏联东欧地区共产党的重组和对社会主义的新探索 | 第17-20页 |
| ·社会主义国家继续探索适合本国特点的社会主义道路 | 第20-27页 |
| ·革新开放的越南社会主义 | 第20-22页 |
| ·稳妥求进的古巴社会主义 | 第22-25页 |
| ·在困境中坚持的朝鲜社会主义 | 第25-27页 |
| ·西方各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 第27-31页 |
| 第3章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 第31-44页 |
| ·毛泽东思想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 第31-36页 |
| ·新民主主义理论 | 第31-33页 |
| ·毛泽东“以苏为鉴”的探索与实践 | 第33-36页 |
| ·邓小平理论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 第36-40页 |
| ·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提出 | 第36-38页 |
|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 第38-40页 |
|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 第40-44页 |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 | 第40-42页 |
|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和谐社会 | 第42-44页 |
| 第4章 中外社会主义探索的历史启示 | 第44-56页 |
|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 第45-48页 |
|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 第48-52页 |
| ·改善民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 | 第52-56页 |
| 结论 | 第56-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