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林业基础科学论文--森林土壤学论文--森林土壤理化性质论文

神农架巴山冷杉林土壤有机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30页
    1.1 研究背景第17-18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8-27页
        1.2.1 土壤有机碳估算方法第18-20页
        1.2.2 土壤有机碳分布第20-21页
        1.2.3 土壤活性有机碳第21-23页
        1.2.4 土壤有机碳影响因素第23-26页
        1.2.5 研究中存在问题第26-27页
    1.3 主要研究目标第27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科学问题第27-29页
        1.4.1 主要研究内容第27-28页
        1.4.2 拟解决科学问题第28-29页
    1.5 技术路线第29-30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第30-37页
    2.1 自然经济概况第30-33页
        2.1.1 自然概况第30-33页
        2.1.2 社会经济条件第33页
    2.2 神农架巴山冷杉林现状第33-37页
        2.2.1 巴山冷杉林群落第33-35页
        2.2.2 巴山冷杉林起源第35-37页
第三章 研究方法第37-43页
    3.1 样地设置与调查第37页
    3.2 灌草层生物量调查第37-40页
    3.3 凋落物分解试验第40-41页
        3.3.1 凋落物现存量调查第40页
        3.3.2 凋落物收集与处理第40页
        3.3.3 凋落物分解第40页
        3.3.4 凋落物养分归还量及分解速率计算第40-41页
    3.4 土样采集与处理第41-42页
    3.5 土壤样品测定第42页
    3.6 土壤温湿度监测第42页
    3.7 数据分析第42-43页
第四章 典型巴山冷杉林群落土壤碳密度特征第43-62页
    4.1 土壤理化性质第43-45页
        4.1.1 土壤容重第43-44页
        4.1.2 土壤全N含量第44页
        4.1.3 土壤pH值第44页
        4.1.4 土壤机械组成第44-45页
    4.2 土壤有机碳密度特征第45-48页
        4.2.1 土壤有机碳含量第45-46页
        4.2.2 土壤有机碳含量与理化性质相关性第46-47页
        4.2.3 土壤有机碳密度第47-48页
    4.3 土壤碳密度影响因子分析第48-56页
        4.3.1 土壤碳密度与林分结构第48-50页
        4.3.2 土壤碳密度与林分地上生物量第50-53页
        4.3.3 土壤碳密度与土壤理化性质第53-56页
    4.4 土壤碳密度主要影响因子第56-58页
        4.4.1 主成分分析第56-57页
        4.4.2 逐步回归分析第57-58页
    4.5 讨论第58-60页
        4.5.1 林分结构对土壤碳密度的影响第58-59页
        4.5.2 林分生物量对土壤碳密度的影响第59页
        4.5.3 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碳密度的影响第59-60页
    4.6 小结第60-62页
第五章 巴山冷杉林土壤碳密度空间分布格局第62-67页
    5.1 土壤有机碳密度估算第62-63页
    5.2 土壤碳密度海拔梯度分布第63页
    5.3 土壤碳密度坡向分布第63-64页
    5.4 土壤碳密度龄组分布第64-65页
    5.5 讨论第65-66页
        5.5.1 巴山冷杉林土壤碳密度现状第65页
        5.5.2 土壤碳密度分布格局的影响因素第65-66页
        5.5.3 土壤碳密度提高措施第66页
    5.6 小结第66-67页
第六章 巴山冷杉林凋落物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第67-74页
    6.1 凋落物量及组成特征第67页
    6.2 凋落量月动态第67-69页
    6.3 凋落物养分年归还量第69页
    6.4 凋落物分解月动态第69-70页
    6.5 凋落物分解速率第70页
    6.6 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第70-71页
    6.7 讨论第71-73页
        6.7.1 凋落量及其动态第71-72页
        6.7.2 凋落物分解及影响因素第72页
        6.7.3 凋落物量及分解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第72-73页
    6.8 小结第73-74页
第七章 巴山冷杉林土壤有机碳及活性组分海拔梯度分异研究第74-85页
    7.1 土壤微生物量碳第74-76页
        7.1.1 土壤微生物量碳特征第74-75页
        7.1.2 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第75-76页
        7.1.3 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土壤环境的关系第76页
    7.2 土壤水溶性有机碳第76-79页
        7.2.1 土壤水溶性有机碳特征第76-77页
        7.2.2 土壤水溶性有机碳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第77-78页
        7.2.3 土壤水溶性有机碳与土壤环境的关系第78-79页
    7.3 土壤易氧化有机碳第79-81页
        7.3.1 土壤易氧化有机碳特征第79-80页
        7.3.2 土壤易氧化有机碳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第80页
        7.3.3 土壤易氧化有机碳与土壤环境的关系第80-81页
    7.4 活性有机碳组分之间相关性第81-82页
    7.5 讨论第82-83页
        7.5.1 土壤活性有机碳分布特征第82页
        7.5.2 土壤活性有机碳影响因素第82-83页
    7.6 小结第83-85页
第八章 巴山冷杉原始林皆伐后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化第85-91页
    8.1 土壤有机碳含量第85-86页
    8.2 土壤有机碳密度第86-87页
    8.3 土壤固碳潜力与速率第87-88页
    8.4 讨论第88-89页
        8.4.1 森林采伐对土壤碳密度的影响第88页
        8.4.2 森林恢复对土壤碳密度的影响第88-89页
        8.4.3 森林土壤固碳速率第89页
    8.5 小结第89-91页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第91-93页
    9.1 结论第91-92页
    9.2 展望第92-93页
参考文献第93-115页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第115-117页
致谢第117页

论文共1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医院市场营销管理理念和现状的研究
下一篇:抗抑郁药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