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一章 导言 | 第11-59页 |
一、教师专业认同 | 第14-33页 |
(一) 教师专业认同研究的简要回顾 | 第14-17页 |
(二) 教师专业认同的研究概念 | 第17-21页 |
(三) 教师专业认同的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21-31页 |
(四) 简要评价 | 第31-33页 |
二、自我导向学习 | 第33-46页 |
(一) 自我导向学习研究的简要回顾 | 第34-36页 |
(二) 自我导向学习的研究概念 | 第36-39页 |
(三) 自我导向学习的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39-45页 |
(四) 简要评价 | 第45-46页 |
三、教师专业认同与自我导向学习间关系的理论建构 | 第46-57页 |
(一) 自我导向学习属于教师专业认同的构成部分 | 第47-49页 |
(二) 自我导向学习属于教师专业认同的生成方式 | 第49-54页 |
(三) 自我导向学习属于教师专业认同的功能中介 | 第54-57页 |
四、研究目的 | 第57-59页 |
第二章 研究方法 | 第59-69页 |
一、质性材料的收集 | 第59-64页 |
(一) 质性材料的获取方法 | 第60-61页 |
(二) 质性资料的获取过程 | 第61-64页 |
二、质性材料的分析 | 第64-69页 |
(一) 解释现象学 | 第64-65页 |
(二) 分析过程 | 第65-69页 |
第三章 教师专业认同的建构 | 第69-144页 |
一、主题1自反认知 | 第70-81页 |
(一) 次级主题1 .1自反认知途径 | 第71-76页 |
(二) 次级主题1.2 自反认知过程 | 第76-81页 |
二、主题2自我概念的维持 | 第81-106页 |
(一) 次级主题2.1 优秀教师参照比较 | 第83-97页 |
(二) 次级主题2 .2自我参照比较 | 第97-100页 |
(三) 次级主题2.3 社会参照比较 | 第100-106页 |
三、主题3职业选择 | 第106-120页 |
(—) 次级主题3.1 教师身份认同的获得 | 第106-112页 |
(二) 次级主题3.2 教师身份认同的类型 | 第112-116页 |
(三) 次级主题3 .3教师身份认同的变迁 | 第116-118页 |
(四) 次级主题3.4 教师身份认同的效应 | 第118-120页 |
四、主题4自我效能 | 第120-131页 |
(—) 次级主题4.1 自我效能的获得 | 第122-125页 |
(二) 次级主题4.2 自我效能的效应 | 第125-129页 |
(三) 次级主题4.3 自我效能的变迁 | 第129-131页 |
五、主题5教育观及学生观 | 第131-139页 |
(一) 次级主题5.1 教育观及学生观 | 第131-135页 |
(二) 次级主题5.2 教育观及学生观的变迁 | 第135-139页 |
六、讨论及小结 | 第139-144页 |
第四章 教师自我导向学习的建构 | 第144-176页 |
一、主题6自我导向 | 第144-152页 |
(一) 次级主题6.1 职业选择中的自我导向 | 第145-149页 |
(二) 次级主题6.2 专业成长中的自我导向 | 第149-152页 |
二、主题7学习活动 | 第152-165页 |
(一) 次级主题7.1 学习观 | 第154-155页 |
(二) 次级主题7.2 学习条件 | 第155-157页 |
(三) 次级主题7.3 学习动因 | 第157-160页 |
(四) 次级主题7.4 学习方式 | 第160-165页 |
三、主题8职业倦怠 | 第165-174页 |
(一) 次级主题8.1 职业倦怠的产生 | 第166-172页 |
(二) 次级主题8.2 职业倦怠的自我干预 | 第172-174页 |
四、讨论及小结 | 第174-176页 |
第五章 教师专业认同与自我导向学习间关系的建构 | 第176-189页 |
一、自我导向学习属于教师专业认同的构成部分 | 第176-180页 |
二、自我导向学习属于教师专业认同的生成方式 | 第180-185页 |
三、自我导向学习属于教师专业认同的功能中介 | 第185-189页 |
第六章 讨论和总结 | 第189-202页 |
一、对教师专业认同的讨论和总结 | 第189-194页 |
(一) 教师专业认同的概念 | 第189-191页 |
(二) 教师专业认同过程具有阶段性特征 | 第191-193页 |
(三) 教师专业认同内容具有对立性和连续性 | 第193-194页 |
(四) 教师专业认同过程具有动机性特征 | 第194页 |
二、对自我导向学习的讨论和总结 | 第194-198页 |
(一) 自我导向学习的概念 | 第195-196页 |
(二) 自我导向学习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 第196页 |
(三) 自我导向学习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 | 第196-197页 |
(四) 自我导向学习的动机作用 | 第197-198页 |
三、对教师专业认同与自我导向学习间关系的讨论和总结 | 第198-199页 |
四、结论 | 第199-202页 |
附录 | 第202-216页 |
附录Ⅰ 访谈提纲 | 第202-203页 |
附录Ⅱ 访谈记录(节录) | 第203-216页 |
参考文献 | 第216-225页 |
(一) 英文文献 | 第216-223页 |
(二) 中文文献 | 第223-22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225-226页 |
致谢 | 第226-2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