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8-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9-13页 |
1.3.1 新能源汽车碳排放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2 碳排放量测算模型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3 新能源汽车推广模式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3-15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2 新能源汽车应用推广影响因素分析 | 第15-24页 |
2.1 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 | 第15-17页 |
2.1.1 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影响分析 | 第15-16页 |
2.1.2 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现状 | 第16-17页 |
2.2 新能源汽车应用基础设施 | 第17-20页 |
2.2.1 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影响分析 | 第17-18页 |
2.2.2 我国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规划 | 第18-20页 |
2.3 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法规 | 第20-21页 |
2.3.1 我国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法规 | 第20-21页 |
2.3.2 国外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法规 | 第21页 |
2.4 我国新能源汽车应用推广问题 | 第21-23页 |
2.4.1 技术发展水平问题 | 第21-22页 |
2.4.2 基础设施系统建设问题 | 第22-23页 |
2.4.3 政策法规问题 | 第2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3 新能源汽车应用推广模式分析 | 第24-34页 |
3.1 新能源汽车应用推广模式 | 第24-29页 |
3.1.1 新能源汽车应用推广模式概述 | 第24页 |
3.1.2 财政补贴模式 | 第24-26页 |
3.1.3 税收优惠模式 | 第26-27页 |
3.1.4 使用优惠模式 | 第27-28页 |
3.1.5 碳积分交易模式 | 第28-29页 |
3.2 碳排放交易原理及应用 | 第29-30页 |
3.2.1 碳排放交易理论依据 | 第29页 |
3.2.2 碳排放权交易在国际范围的应用 | 第29-30页 |
3.3 我国新能源汽车应用推广模式分析 | 第30-33页 |
3.3.1 我国目前新能源汽车应用推广效果案例分析 | 第30-32页 |
3.3.2 未来基于碳排放的新能源汽车应用推广模式分析 | 第32-3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4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新能源汽车碳排放模式分析 | 第34-44页 |
4.1 系统动力学简介 | 第34-36页 |
4.1.1 系统动力学的内涵及研究对象 | 第34页 |
4.1.2 系统动力学仿真建模的方法及步骤 | 第34-36页 |
4.2 系统分析及基本假设 | 第36-37页 |
4.2.1 系统分析及界定 | 第36-37页 |
4.2.2 系统相关基本假设 | 第37页 |
4.3 绘制因果关系图 | 第37-41页 |
4.3.1 产业初始阶段应用推广模式 | 第37-39页 |
4.3.2 产业成长阶段应用推广模式 | 第39-41页 |
4.3.3 产业成熟阶段应用推广模式 | 第41页 |
4.4 流图及主要模型方程 | 第41-43页 |
4.4.1 系统流图绘制 | 第41页 |
4.4.2 树状图分析及流图模型方程 | 第41-4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5 典型情景仿真与分析 | 第44-55页 |
5.1 参数确定与函数表达 | 第44-47页 |
5.1.1 模型参数的确定 | 第44-45页 |
5.1.2 函数表达 | 第45-47页 |
5.2 仿真结果分析及检验 | 第47-51页 |
5.2.1 国家宏观调控下的仿真分析及检验 | 第47-49页 |
5.2.2 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共同作用的仿真结果 | 第49-51页 |
5.3 灵敏度分析 | 第51-53页 |
5.3.1 国家宏观调控的灵敏度分析 | 第51-52页 |
5.3.2 市场机制的灵敏度分析 | 第52-53页 |
5.4 新能源汽车应用推广建议 | 第53-54页 |
5.4.1 国家宏观调控方面建议 | 第53-54页 |
5.4.2 市场机制调节方面建议 | 第5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结论及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