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冤案平反的案外因素—立足于杨乃武案的考察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导言 | 第10-15页 |
(一) 选题意义 | 第10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四) 创新点 | 第14-15页 |
一、杨乃武案之发生 | 第15-23页 |
二、清代的洗冤机制 | 第23-31页 |
(一) 清代审转制度 | 第23-27页 |
1. 冤抑萌芽——初审 | 第23-25页 |
2. 冤情升级——复审 | 第25-27页 |
(二) 冤屈持续——地方上控 | 第27-28页 |
(三) 冤抑难弥——京控 | 第28-29页 |
(四) 直诉制度之叩阍 | 第29-31页 |
三、杨乃武案的失灵 | 第31-38页 |
四、冤案得以平反的案外因素 | 第38-50页 |
(一) 隐权力的作用 | 第38-40页 |
(二) 京控过程硬性条件充足 | 第40-45页 |
1. 杨家有银两作道桥 | 第40-42页 |
2. 杨家坚持伸冤 | 第42-44页 |
3. 文化人的能量 | 第44-45页 |
(三) 申报的作用 | 第45-48页 |
1. 申报对杨案的大力宣传使其赢得了关注 | 第45-46页 |
2. 申报舆论予司法审判以无形压力,形成隐性监督 | 第46-48页 |
(四) 慈禧太后意外垂青 | 第48-50页 |
五、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