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中英文縮写一览表 | 第10-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6页 |
1.1 引言 | 第14-15页 |
1.2 多肽定量序效关系研究进展 | 第15-23页 |
1.2.1 多肽序列特征提取 | 第15-16页 |
1.2.2 特征筛选 | 第16-17页 |
1.2.3 近邻样本选择 | 第17-18页 |
1.2.4 QSAM主要建模方法与技术 | 第18-23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23-26页 |
1.3.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1.3.2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24-26页 |
第二章 原理与方法 | 第26-40页 |
2.1 多肽序列表征方法 | 第26-27页 |
2.1.1 物化性质描述子AA531 | 第26页 |
2.1.2 地统计学关联描述子GS-AA531 | 第26-27页 |
2.1.3 地统计学关联与多尺度组分描述子GS-AA531-MSC | 第27页 |
2.2 特征筛选方法 | 第27-30页 |
2.2.1 二元矩阵重置过滤器(BMRF) | 第28-29页 |
2.2.2 多轮末尾淘汰法(MRLE) | 第29-30页 |
2.3 个体化预测 | 第30-32页 |
2.3.1 近邻样本选择 | 第30-32页 |
2.3.2 个体化预测实施 | 第32页 |
2.4 定量序效关系建模方法与技术 | 第32-36页 |
2.4.1 支持向量机 | 第32-36页 |
2.4.2 LibSVM | 第36页 |
2.5 模型验证 | 第36-38页 |
2.5.1 模型整体性能验证 | 第36-37页 |
2.5.2 近邻样本选择的模型验证 | 第37-38页 |
2.6 SVR回归模型解释性体系 | 第38-40页 |
2.6.1 回归模型显著性检验 | 第38-39页 |
2.6.2 保留描述符重要性分析 | 第39页 |
2.6.3 保留描述符效应分析 | 第39-40页 |
第三章 结合SVR与高维特征筛选方法的药效寡肽QSAM研究 | 第40-54页 |
3.1 血管缓激肽增效剂QSAM研究 | 第40-47页 |
3.1.1 数据简介 | 第40-41页 |
3.1.2 多肽序列表征及描述符筛选 | 第41页 |
3.1.3 模型构建与验证 | 第41-45页 |
3.1.4 模型解释 | 第45-47页 |
3.2 ACE抑制剂QSAM研究 | 第47-53页 |
3.2.1 数据简介 | 第47-48页 |
3.2.2 ACE抑制剂序列表征及描述符筛选 | 第48页 |
3.2.3 模型构建与验证 | 第48-51页 |
3.2.4 模型解释 | 第51-53页 |
3.3 小结 | 第53-54页 |
第四章 多肽一级结构表征与抗菌肽QSAM建模 | 第54-64页 |
4.1 数据集简介 | 第54-59页 |
4.2 CAMEL抗菌肽数据集QSAM研究 | 第59-61页 |
4.3 条不等长抗菌肽数据集QSAM研究 | 第61-63页 |
4.4 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药效多肽的个体化QSAM研究 | 第64-76页 |
5.1 ACE抑制剂三肽QSAM研究 | 第64-69页 |
5.1.1 数据集简介 | 第64-65页 |
5.1.2 ACE抑制剂序列表征及描述符筛选 | 第65页 |
5.1.3 模型构建与验证 | 第65-69页 |
5.2 HLA-A~*0201限制性CTL表位肽QSAM研究 | 第69-75页 |
5.2.1 数据集简介 | 第69-71页 |
5.2.2 HLA-A~*0201限制性CTL表位肽序列表征及描述符筛选 | 第71页 |
5.2.3 模型构建与验证 | 第71-75页 |
5.3 小结 | 第75-7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下一步研究计划 | 第76-80页 |
6.1 总结 | 第76-77页 |
6.2 下一步研究计划 | 第77-80页 |
6.2.1 虚拟肽测试集构建 | 第77-78页 |
6.2.2 新一轮的UD-SVR | 第78页 |
6.2.3 含非蛋白质氨基酸活性肽的设计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90页 |
致谢 | 第90-92页 |
作者简介 | 第92-95页 |
附表 | 第95-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