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绪论 | 第14-32页 |
一、孙犁的意义 | 第14-22页 |
二、孙犁小说研究的历史、现状及问题 | 第22-30页 |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30-32页 |
第一章 抗战小说: 战争空间下的群体突围 | 第32-78页 |
第一节 从围困中突围:孙犁抗战小说的叙述主题 | 第32-39页 |
一、“围困与突围”主题的选择 | 第33-35页 |
二、“围困与突围”叙事模式的形成 | 第35-37页 |
三、“围困与突围”思维模式的逐步形成 | 第37-39页 |
第二节 孙犁抗战小说中被围困的空间意象 | 第39-51页 |
一、白洋淀——中国百姓的精神家园 | 第40-42页 |
二、白洋淀的异质化过程 | 第42-47页 |
三、地洞——被围困的异质空间 | 第47-51页 |
第三节 人群的集聚与突围:孙犁抗战小说中的“拟家结构” | 第51-65页 |
一、“拟家结构”的基本形态 | 第52-54页 |
二、“拟家结构”的多重隐喻 | 第54-57页 |
三、“拟家结构”作为主题表现方式 | 第57-65页 |
第四节 孙犁抗战小说中女性的“三重”突围 | 第65-78页 |
一、从“非人”到女人——女性的觉醒 | 第66-69页 |
二、走出反动家庭——女性的第一重突围 | 第69-72页 |
三、参与抗日——女性的第二重突围 | 第72-74页 |
四、女性对男性的模仿——滑入第三重突围 | 第74-78页 |
第二章 《风云初记》:记忆空间里的战争叙事 | 第78-110页 |
第一节《风云初记》的情感记忆 | 第78-89页 |
一、另一种“拟家结构” | 第79-82页 |
二、情系宅院 | 第82-87页 |
三、“风云”喻体——滹沱河 | 第87-89页 |
第二节 《风云初记》里的现实政治 | 第89-99页 |
一、“拆城”的多重隐喻 | 第90-92页 |
二、永远的寻找——“道路” | 第92-95页 |
三、二元对立模式的介入 | 第95-99页 |
第三节 《风云初记》中的“新”人形象 | 第99-110页 |
一、《风云初记》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 第100-104页 |
二、《风云初记》中的反动势力群像 | 第104-107页 |
三、《风云初记》最复杂的艺术形象——李佩钟 | 第107-110页 |
第三章 日常空间下的叙事转换 | 第110-150页 |
第一节 孙犁土改小说中的“物象” | 第110-120页 |
一、“物”的叙述功能 | 第110-114页 |
二、“物”对人的异化 | 第114-116页 |
三、“物”的间离作用 | 第116-118页 |
四、关于“物”的思考 | 第118-120页 |
第二节 孙犁土改小说中的“聚-散结构” | 第120-130页 |
一、空间并置叙事方法与人“聚”心难“聚” | 第121-123页 |
二、“场所”叙事与财“聚”人不“聚” | 第123-126页 |
三、时空凝聚叙事模式与人本性上的抗“聚” | 第126-130页 |
第三节 《铁木前传》:“拟家结构”的解体 | 第130-140页 |
一、“拟家结构”的拆分 | 第130-134页 |
二、人群的分化 | 第134-136页 |
三、文本的分裂 | 第136-140页 |
第四节 女性的艰难回归:从双眉到小满儿 | 第140-150页 |
一、双眉身份的困惑 | 第140-143页 |
二、双眉的精神追求 | 第143-147页 |
三、九儿和小满儿——回归还是分裂? | 第147-150页 |
第四章 《芸斋小说》:政治运动空间下的个体危机与救赎 | 第150-198页 |
第一节 政治运动中的异质空间与个体危机 | 第150-161页 |
一、漫漫“前”路无尽头:从“荷花淀”到“牛棚” | 第151-154页 |
二、“灵魂”的坠落:从“慷慨以赴”到“人人自危” | 第154-158页 |
三、“牛鬼蛇神”不是“非人” | 第158-161页 |
第二节 《芸斋小说》的死亡叙事 | 第161-169页 |
一、“活人祭”的复活 | 第162-164页 |
二、死亡的多种形态 | 第164-169页 |
第三节 《芸斋小说》的“碎片化”结构 | 第169-183页 |
一、叙事方式的碎片化 | 第171-175页 |
二、话语层面的碎片化 | 第175-179页 |
三、文本组合的碎片化 | 第179-183页 |
第四节 《芸斋小说》的道德批判与个体救赎 | 第183-198页 |
一、《芸斋小说》对“欲望”的思索与批判 | 第184-187页 |
二、《芸斋小说》对道德伦理的考量 | 第187-191页 |
三、《芸斋小说》中的求“真”意志 | 第191-198页 |
余论 | 第198-202页 |
参考文献 | 第202-224页 |
附录1 孙犁文艺思想初探——以《文艺学习》为例 | 第224-234页 |
附录2 孙犁抗战小说的叙事技巧与民族突围主题 | 第234-242页 |
后记 | 第242-2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