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蒸馏海水淡化特性分析及其与吸收式制冷机复合系统的研究
摘要 | 第12-14页 |
英文摘要 | 第14-16页 |
符号说明 | 第16-1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32页 |
1.1 膜蒸馏概述 | 第18-26页 |
1.1.1 基本的膜蒸馏形式 | 第19-20页 |
1.1.2 膜的分类及MD膜材料 | 第20-22页 |
1.1.3 膜组件 | 第22-24页 |
1.1.4 膜蒸馏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24-26页 |
1.2 膜蒸馏研究现状 | 第26-30页 |
1.2.1 膜蒸馏技术的发展 | 第26-27页 |
1.2.2 膜组件研究 | 第27-28页 |
1.2.3 计算机用于膜蒸馏研究 | 第28-29页 |
1.2.4 膜蒸馏应用研究 | 第29页 |
1.2.5 膜蒸馏系统研究 | 第29-30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30-32页 |
第二章 膜蒸馏传热传质过程的数学建模 | 第32-44页 |
2.1 膜蒸馏过程建模假设 | 第32页 |
2.2 传热模型 | 第32-36页 |
2.2.1 料液侧传热 | 第33-34页 |
2.2.2 跨膜传热 | 第34页 |
2.2.3 渗透侧传热 | 第34页 |
2.2.4 质能平衡 | 第34-36页 |
2.3 跨膜传质模型 | 第36-39页 |
2.4 膜蒸馏特性的评价指标 | 第39-40页 |
2.5 膜蒸馏传热传质的计算机求解 | 第40-41页 |
2.6 膜蒸馏数学模型验证 | 第41-42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三章 膜蒸馏特性分析 | 第44-54页 |
3.1 影响膜蒸馏过程的因素 | 第44页 |
3.2 操作温度的影响 | 第44-48页 |
3.2.1 料液侧进料温度的影响 | 第44-46页 |
3.2.2 渗透侧进水温度的影响 | 第46-47页 |
3.2.3 操作温度的影响对比 | 第47-48页 |
3.3 操作流量的影响 | 第48-52页 |
3.3.1 料液侧进料流量的影响 | 第48-50页 |
3.3.2 渗透侧进水流量的影响 | 第50-51页 |
3.3.3 操作流量的影响对比 | 第51-5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四章 膜蒸馏与吸收式制冷机复合系统分析 | 第54-68页 |
4.1 膜蒸馏与吸收式制冷机复合系统概述 | 第54-58页 |
4.1.1 吸收式制冷机数学建模 | 第55-56页 |
4.1.2 制冷机模型验证 | 第56-57页 |
4.1.3 复合系统的评价 | 第57-58页 |
4.1.4 复合系统的模拟求解 | 第58页 |
4.2 复合系统模拟分析 | 第58-66页 |
4.2.1 热源温度对复合系统的影响 | 第59-62页 |
4.2.2 制冷机蒸发温度对复合系统的影响 | 第62-64页 |
4.2.3 分流比对复合系统的影响 | 第64-6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五章 膜蒸馏与吸收式制冷机复合系统的参数选优 | 第68-74页 |
5.1 影响复合系统总效率的主要因素 | 第68-69页 |
5.2 典型分流比下的参数选优 | 第69-71页 |
5.3 不同分流比下的参数选优及比较 | 第71-7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4-78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74-75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75-78页 |
附录 | 第78-84页 |
附录A 海水的部分热物理性质计算公式 | 第78-80页 |
附录B 水和水蒸气的部分热物理性质计算公式 | 第80-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0页 |
致谢 | 第90-9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92-93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