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司法制度论文--监狱制度与劳动改造制度论文

罪犯个别化改造人格重塑模式研究

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5页
一、现有罪犯个别化改造模式面临的挑战第5-11页
 (一) 对现有模式改造依据的质疑第5-6页
 (二) 对界定问题是否准确的质疑第6-7页
 (三) 对计划实施是否真实的质疑第7-9页
 (四) 对改造方法是否有效的质疑第9-11页
二、个别化改造人格重塑模式的基本概念第11-15页
 (一) 个别化改造人格重塑模式的定义第11-12页
 (二) 个别化改造人格重塑模式的特点第12-15页
  1、人格重塑模式的目标符合当前教育改造的最新形势第12页
  2、人格重塑模式对罪犯的认定由“问题化”到“正常化”第12-13页
  3、人格重塑模式对罪犯的改造方式由“强迫为主”到“自觉为主”第13-14页
  4、人格重塑模式对罪犯的改造重点由“全面化”到“重点化”第14-15页
三、个别化改造人格重塑模式的理论基础第15-19页
 1、马克思主义哲学第15页
 2、教育学相关理论第15-16页
 3、心理学相关理论第16-17页
 4、社会学相关理论第17页
 5、管理学相关理论第17-18页
 6、犯因性差异理论第18页
 7、人格改造理论第18-19页
四、个别化改造人格重塑模式阶段第19-37页
 (一) 了解沟通阶段第20-21页
 (二) 相容互信阶段第21-23页
  1、如何建立相互信任第21-22页
  2、如何达到心理相容第22-23页
 (三) 积极引导阶段第23-25页
  1、通过心理分析,了解真实人格第23-24页
  2、通过暗示引导,使罪犯接受积极心态第24-25页
 (四) 自我构建阶段第25-34页
  1、通过自我管理实现自我构建第26-29页
  2、通过学习增强健康人格第29-32页
  3、通过实践增进积极体验第32-34页
 (五) 强化疏导阶段第34-37页
  1、通过权力调控罪犯行为活动第34-35页
  2、通过积极引导塑造健康的罪犯自我心理系统第35-37页
五、结论第37-38页
六、参考文献第38-39页
后记第39页

论文共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律师在我国法治建设中的作用
下一篇:人民法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