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2页 |
1.1 强场电离 | 第12-15页 |
1.1.1 多光子电离 | 第13-14页 |
1.1.2 隧穿电离 | 第14-15页 |
1.1.3 越垒电离 | 第15页 |
1.2 三步重散射模型 | 第15-24页 |
1.2.1 高次谐波发射(HHG) | 第17-20页 |
1.2.2 阈上电离(ATI) | 第20-23页 |
1.2.3 非序列双电离(NSDI) | 第23-24页 |
1.3 强激光场中的里德堡态激发 | 第24-32页 |
1.3.1 研究现状 | 第25-30页 |
1.3.2 本文的主要工作概述 | 第30-32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法和装置 | 第32-39页 |
2.1 飞秒激光和光路系统 | 第32-35页 |
2.2 真空系统 | 第35页 |
2.3 飞行时间质谱 | 第35-39页 |
第三章 惰性气体的里德堡态激发 | 第39-56页 |
3.1 序言 | 第39-40页 |
3.2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40-54页 |
3.2.1 强激光场中原子中性里德堡态激发的产率 | 第40-44页 |
3.2.2 里德堡态产率对激光椭偏率的依赖 | 第44-49页 |
3.2.3 强激光场中原子里德堡态激发与 NSDI 的进一步讨论 | 第49-51页 |
3.2.4 中性原子在飞秒激光场中的加速 | 第51-5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四章 强激光场中双原子分子里德堡态激发的抑制 | 第56-74页 |
4.1 序言 | 第56-58页 |
4.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8-72页 |
4.2.1 强场中 N2和 O2分子的里德堡态激发 | 第58-62页 |
4.2.2 强场中里德堡态激发机制 | 第62-64页 |
4.2.3 分子里德堡态激发的抑制 | 第64-70页 |
4.2.4 强场中分子碎片的里德堡态激发 | 第70-7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五章 不同波长下的里德堡态激发 | 第74-86页 |
5.1 序言 | 第74-75页 |
5.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75-85页 |
5.2.1 红外和紫外强激光场下里德堡态激发的几率 | 第75-80页 |
5.2.2 红外和紫外激光场下 NO 里德堡态激发机制 | 第80-8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100页 |
作者简介 | 第100-101页 |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1-103页 |
致谢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