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生物工程学(生物技术)论文--仿生学论文

微尺度生物表面疏水防雾机理与仿生设计制造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5-27页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15-16页
    1.2 疏水性防雾方法研究现状第16-19页
        1.2.1 防雾方法分类第16-17页
        1.2.2 疏水涂层防雾方法研究现状第17页
        1.2.3 微结构防雾方法研究现状第17-19页
    1.3 仿生微结构疏水功能表面研究现状第19-24页
        1.3.1 自然超疏水结构表面第20-22页
        1.3.2 仿生微结构疏水性能研究第22-23页
        1.3.3 仿生超疏水表面的常用制备方法第23-24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4-27页
第2章 典型生物功能表面防雾、润湿性能测试第27-47页
    2.1 样本选择及样本生物学描述第27-29页
        2.1.1 典型生物样本选择第27-28页
        2.1.2 复眼角膜及植物叶片表皮结构与功能第28-29页
    2.2 典型生物表面防雾性能、润湿性能测试方法第29-31页
        2.2.1 防雾性能测试方法及防雾等级判定标准第29-31页
        2.2.2 润湿性能测试试验第31页
    2.3 典型生物表面防雾性能、润湿性能测试结果与分析第31-44页
        2.3.1 昆虫复眼表面防雾性能测试结果与分析第31-41页
        2.3.2 植物叶片表面润湿性能测试结果与分析第41-43页
        2.3.3 植物叶片表面防雾性能测试结果与分析第43-44页
    2.4 本章小结第44-47页
第3章 疏水防雾生物功能表面微观结构特性分析第47-61页
    3.1 微观结构表征工具及制样过程第47页
    3.2 典型生物复眼表面形态、结构第47-53页
        3.2.1 典型复眼样本体视显微镜分析第47-50页
        3.2.2 腹色蜉复眼表面、小绿叶蝉复眼表面 SEM 分析第50-52页
        3.2.3 典型生物复眼表面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第52-53页
    3.3 典型植物叶片表面形态、结构第53-58页
        3.3.1 茭白叶片表面形态、结构第53-56页
        3.3.2 苇叶、竹叶、睡莲叶 SEM 分析第56-58页
    3.4 本章小结第58-61页
第4章 疏水防雾生物功能表面机理分析第61-81页
    4.1 固体表面润湿性相关理论第61-64页
        4.1.1 影响固体表面润湿性的因素第61页
        4.1.2 理想固体表面润湿模型-Young 模型第61-62页
        4.1.3 可描述固体表面疏水状态的润湿模型第62-64页
    4.2 疏水防雾生物功能表面模型第64-67页
        4.2.1 典型生物复眼表面模型第65-66页
        4.2.2 典型植物叶片表面模型第66-67页
    4.3 典型生物复眼表面疏水防雾机理分析第67-74页
        4.3.1 腹色蜉复眼表面疏水性防雾理论分析第67-69页
        4.3.2 小绿叶蝉等昆虫复眼疏水机理分析第69-71页
        4.3.3 三种复眼表面润湿模型第71页
        4.3.4 小眼本征接触角对疏水性能的影响第71-72页
        4.3.5 小眼尺寸对疏水性能的影响第72-74页
    4.4 典型植物叶片疏水防雾机理分析第74-78页
        4.4.1 茭白叶片疏水防雾机理分析第74-76页
        4.4.2 茭白叶片表面蜡质层对疏水性能的影响第76-77页
        4.4.3 叶片表面结构对疏水性能的影响第77-78页
    4.5 本章小结第78-81页
第5章 激光干涉光刻法制备仿生复眼表面第81-93页
    5.1 引言第81-82页
    5.2 仿生复眼表面制备原理及数值模拟第82-86页
        5.2.1 激光干涉相关原理第82-84页
        5.2.2 干涉类型的选择及光路计算第84-85页
        5.2.3 人工复眼表面数值模拟第85-86页
    5.3 仿生复眼表面制备过程及表面形态第86-89页
        5.3.1 三光束激光干涉系统搭建第86-87页
        5.3.2 参数对激光干涉结果的影响第87-88页
        5.3.3 仿生复眼表面 SEM 观察第88-89页
    5.4 仿生复眼表面性能测试第89-91页
        5.4.1 HF 刻蚀及 CA 测量第89-90页
        5.4.2 模拟防雾性能测试第90-91页
    5.5 本章小结第91-93页
第6章 软刻蚀法制备仿植物叶片疏水表面第93-105页
    6.1 引言第93页
    6.2 人工植物叶片表面制备第93-95页
        6.2.1 人工植物叶片反结构的制备第93-94页
        6.2.2 人工植物叶片正结构的制备第94-95页
    6.3 PDMS 植物叶片疏水表面第95-100页
        6.3.1 SEM 分析第95-99页
        6.3.2 激光共聚焦分析第99页
        6.3.3 能谱分析第99-100页
    6.4 PDMS 植物叶片表面性能测试与分析第100-103页
        6.4.1 润湿性能测试第100-101页
        6.4.2 防雾性能测试第101-102页
        6.4.3 软刻蚀法复制生物材料表面适用性讨论第102-103页
    6.5 本章小结第103-105页
第7章 胶体刻蚀法制备仿生疏水纳米凸起阵列结构表面第105-113页
    7.1 仿生疏水纳米凸起阵列的制备第105-107页
        7.1.1 试验原料及试验仪器第105页
        7.1.2 试验方法及试验过程第105-107页
    7.2 仿生纳米凸起阵列结构表面第107-109页
        7.2.1 仿生纳米凸起阵列结构表面形成的物理过程第107页
        7.2.2 仿生纳米凸起阵列结构表面 SEM 表征第107-109页
    7.3 仿生纳米凸起阵列结构润湿及防雾性能测试第109-111页
        7.3.1 静态接触角测量第109-110页
        7.3.2 滚动角测量第110-111页
        7.3.3 防雾性能测试第111页
    7.4 本章小结第111-113页
第8章 结论第113-115页
    8.1 主要结论第113-114页
    8.2 主要创新点第114页
    8.3 研究展望第114-115页
参考文献第115-131页
作者简介第131-13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33-135页
致谢第135页

论文共1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四川引种台湾桤木椭圆榫接合性研究
下一篇:惰性气体原子以及双原子分子在飞秒强激光场中的里德堡态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