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3页 | 
| ·华南地区农村饮用水现状及水体污染的成因 | 第12页 | 
| ·华南地区农村饮用水现状 | 第12页 | 
| ·农村饮用水的潜在污染源 | 第12页 | 
| ·微生物溯源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2-19页 | 
| ·纯培养溯源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 ·非培养溯源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5-19页 | 
|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DGGE)的研究进展 | 第19-22页 | 
|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原理 | 第19-20页 | 
|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DGGE)的应用 | 第20页 | 
| ·DGGE 结果的影响因素 | 第20-22页 | 
| ·研究内容及目的 | 第22-23页 | 
| 第二章 惠州农村塘坝饮用水污染状况的调查 | 第23-26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3页 | 
| ·样品采集 | 第23页 | 
| ·测定方法 | 第23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3-25页 | 
| ·测定结果 | 第23-25页 | 
| ·讨论 | 第25-26页 | 
| 第三章 拟杆菌生物标记为基础的PCR-DGGE 溯源方法的研究 | 第26-39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6-32页 | 
| ·水样的采集和预处理 | 第26页 | 
| ·基因组总DNA 的提取 | 第26-27页 | 
| ·DNA 稀释 | 第27-28页 | 
| ·特异性引物的选择 | 第28页 | 
| ·巢式PCR 的扩增 | 第28-29页 | 
|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 | 第29-31页 | 
| ·软件Quanity One 分析DGGE 指纹图谱 | 第31页 | 
| ·切胶回收 | 第31-3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2-37页 | 
| ·样品预处理结果 | 第32页 | 
| ·总DNA 的提取结果 | 第32-33页 | 
| ·四种引物扩增结果 | 第33页 | 
| ·巢式PCR 扩增结果 | 第33-34页 | 
| ·拟杆菌DGGE 分析结果 | 第34-35页 | 
| ·Quantity One 软件分析结果 | 第35-36页 | 
| ·DGGE 条带切胶测序 | 第36-37页 | 
| ·讨论 | 第37-39页 | 
| ·PCR-DGGE 分析方法 | 第37页 | 
| ·DGGE 分析方法的可行性 | 第37-39页 | 
| 第四章 农村塘坝水源地中建立的溯源方法应用 | 第39-52页 | 
| ·材料 | 第39页 | 
| ·实验试剂 | 第39页 | 
| ·器材 | 第39页 | 
| ·方法 | 第39-40页 | 
| ·样品的采集 | 第39-40页 | 
| ·样品总DNA 的提取 | 第40页 | 
| ·PCR 扩增 | 第40页 | 
| ·DGGE 分析 | 第40页 | 
| ·凝胶图谱分析 | 第40页 | 
| ·实验结果 | 第40-50页 | 
| ·DNA 提取结果 | 第40-41页 | 
| ·巢式PCR 扩增 | 第41-42页 | 
| ·DGGE 分析及切胶测序结果 | 第42-45页 | 
| ·拟杆菌PCR-DGGE 图谱的软件分析结果 | 第45-50页 | 
| ·讨论 | 第50-52页 | 
| 第五章 利用大肠杆菌的特异性基因溯源方法的比较 | 第52-57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52-53页 | 
| ·试剂 | 第52页 | 
| ·水样的采集 | 第52页 | 
| ·水样总DNA 模板的提取 | 第52页 | 
| ·PCR 扩增大肠杆菌特异性基因 | 第52页 | 
| ·两种特异性基因的DGGE 分析 | 第52-53页 | 
| ·两种溯源方法结果的对比 | 第53页 | 
| ·结果 | 第53-56页 | 
| ·DNA 模板提取结果 | 第53页 | 
| ·PCR 扩增结果 | 第53-54页 | 
| ·DGGE 分析结果 | 第54-56页 | 
| ·讨论 | 第56-57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57-58页 | 
| ·实验结论 | 第57页 | 
| ·展望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 
| 作者简历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