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财务管理论文

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的划分问题研究--基于上市公司永续债的研究视角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6页
1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2页
        1.1.1 选题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文献综述第12-16页
        1.2.1 国外文献综述第12-13页
        1.2.2 国内文献综述第13-15页
        1.2.3 文献述评第15-16页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6-17页
        1.3.1 研究思路第16页
        1.3.2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4 研究创新点与局限性第17-18页
        1.4.1 研究创新点第17页
        1.4.2 研究局限性第17-18页
2 研究基础第18-29页
    2.1 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的内涵界定第18-20页
        2.1.1 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的基本概念第18-19页
        2.1.2 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的本质区别第19-20页
    2.2 研究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划分问题的意义第20-23页
        2.2.1 对会计确认和计量属性的影响第20-22页
        2.2.2 对会计信息质量和财务会计目标的影响第22页
        2.2.3 对企业资本结构和融资决策的影响第22-23页
    2.3 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划分的会计准则变迁及评价第23-29页
        2.3.1 国际相关会计准则的变迁第23-25页
        2.3.2 美国相关会计准则的变迁第25-26页
        2.3.3 中国相关会计准则的变迁第26-27页
        2.3.4 准则比较与评价第27-29页
3 永续债会计划分的理论研究第29-36页
    3.1 永续债概要第29-33页
        3.1.1 永续债的性质特征第29-31页
        3.1.2 永续债的利弊分析第31-32页
        3.1.3 永续债的发行背景第32-33页
        3.1.4 永续债的发展障碍第33页
    3.2 永续债的特征对其会计划分的影响第33-35页
        3.2.1 永续债的本质属性对会计划分的影响第33-34页
        3.2.2 永续债的发行目的对会计划分的影响第34页
        3.2.3 永续债的合同条款对会计划分的影响第34-35页
    3.3 永续债的会计处理第35-36页
        3.3.1 将永续债划分为负债的会计处理第35页
        3.3.2 将永续债划分为权益的会计处理第35-36页
4 永续债会计划分的实务分析第36-49页
    4.1 武汉地铁可续期债案例分析第36-38页
        4.1.1 案例基本概况介绍第36页
        4.1.2 债券主要条款分析第36-38页
        4.1.3 会计属性划分判断第38页
    4.2 国电电力永续中票案例分析第38-41页
        4.2.1 案例基本概况介绍第38页
        4.2.2 债券主要条款分析第38-40页
        4.2.3 会计属性划分判定第40-41页
    4.3 案例比较分析小结第41-43页
    4.4 国内实务整体情况分析第43-49页
5 结论与启示第49-55页
    5.1 关于永续债的思考第49-50页
    5.2 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划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第50-52页
        5.2.1 金融工具的类型多样化和计量复杂性第50-51页
        5.2.2 企业会计准则及会计规章不完善第51页
        5.2.3 企业操纵利润等动机第51-52页
    5.3 建议与对策第52-54页
        5.3.1 规范创新金融工具第52-53页
        5.3.2 加强会计准则和会计法规建设第53页
        5.3.3 强化金融工具信息披露及会计人员的培训第53-54页
    5.4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7页
后记第57-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信息系统框架中工作流引擎的设计及应用
下一篇:可验证计算协议的改进与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