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乡村治理背景下的新型农村政治文化建设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1章 导论第11-27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目的第12页
        1.1.3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研究综述第13-23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3-17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7-23页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内容第23-25页
        1.3.1 研究思路第23-24页
        1.3.2 研究内容第24-25页
    1.4 研究方法第25页
        1.4.1 比较分析法第25页
        1.4.2 问卷调查法第25页
        1.4.3 访谈法第25页
    1.5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25-27页
        1.5.1 创新之处第25页
        1.5.2 不足之处第25-27页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第27-37页
    2.1 农村政治文化的概述第27-30页
        2.1.1 政治文化的概念界定第27-28页
        2.1.2 农村政治文化的内涵第28-29页
        2.1.3 农村政治文化的内容第29-30页
    2.2 乡村治理背景的解析第30-33页
        2.2.1 乡村治理的诠释第30-31页
        2.2.2 乡村治理对农村政治文化建设的意义第31-33页
    2.3 论基础第33-37页
        2.3.1 多中心理论第33-35页
        2.3.2 生态系统理论第35-37页
第3章 农村政治文化的历史解读第37-47页
    3.1 农村政治文化的历史演变第37-42页
        3.1.1 传统封建社会时期(公元前221—1912年):宗族文化占主导地位第37-38页
        3.1.2 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民主意识开始觉醒第38-39页
        3.1.3 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1949年—1978年):社会主义观念深入人心第39-41页
        3.1.4 改革开放至今的农村社会:民间力量崛起,民主氛围显现第41-42页
    3.2 农村政治文化演变的影响因素分析第42-47页
        3.2.1 政治因素第42页
        3.2.2 经济因素第42-43页
        3.2.3 科技因素第43-44页
        3.2.4 人员素质因素第44-47页
第4章 农村政治文化现状的实证分析——以山东省H村为个案第47-81页
    4.1 个案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第47-49页
        4.1.1 个案的基本介绍第47-48页
        4.1.2 将H村作为个案研究的原因第48-49页
    4.2 基于基层民主状况对H村政治文化的调查研究第49-55页
        4.2.1 对H村基层民主状况的调查第50-55页
        4.2.2 小结第55页
    4.3 基于H村党建活动对农村政治文化状况的调查第55-58页
        4.3.1 “三会一课”制度第55-56页
        4.3.2 村级远程政治思想工作第56-57页
        4.3.3 小结第57-58页
    4.4 关于广大村民价值观考察的访谈第58-59页
    4.5 关于村民政治心理和意识的问卷调查第59-73页
        4.5.1 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第60-62页
        4.5.2 对村民政治认知取向的调查第62-64页
        4.5.3 对村民政治情感取向的调查第64-68页
        4.5.4 对村民政治评价取向的调查第68-72页
        4.5.5 对农村互联网利用程度的调查第72-73页
    4.6 当前农村政治文化的特质第73-75页
        4.6.1 传统政治文化与现代政治文化并存第73-74页
        4.6.2 农村政治文化落后于农村政治制度的发展第74页
        4.6.3 农村政治文化呈现世俗化发展趋势第74-75页
    4.7 农村政治文化发展的困境分析第75-81页
        4.7.1 资源性困境第75-77页
        4.7.2 村民政治素质的困境第77-78页
        4.7.3 制度性困境第78-81页
第5章 乡村治理背景下新型农村政治文化的建设第81-95页
    5.1 新型农村政治文化的建设原则第81-82页
        5.1.1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81页
        5.1.2 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第81页
        5.1.3 遵循公平民主的原则第81-82页
    5.2 新型农村政治文化的建设目标第82页
    5.3 新型农村政治文化的建设内容第82-84页
        5.3.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82-83页
        5.3.2 民主文化第83页
        5.3.3 法治文化第83页
        5.3.4 公民文化第83-84页
        5.3.5 网络政治文化第84页
    5.4 新型农村政治文化的建设主体第84-87页
        5.4.1 制度性农村政治文化建设主体第85-86页
        5.4.2 非制度性农村政治文化建设主体第86-87页
    5.5 新型农村政治文化的建设路径第87-95页
        5.5.1 打造新型农村政治文化的经济基础第87-88页
        5.5.2 建立新型农村政治文化的思想意识基础第88-90页
        5.5.3 规范新型农村政治文化的基层民主制度第90-91页
        5.5.4 完善新型农村政治文化的法律体系第91-92页
        5.5.5 重视互联网对新型农村政治文化的催化剂作用第92-95页
参考文献第95-99页
附录第99-107页
    附录1:乡村治理背景下的农村政治文化研究问卷调查第99-105页
    附录2:访谈提纲第105-107页
致谢第107-10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第109页

论文共10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异丙甲草胺降解菌株Y4-6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研究
下一篇: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