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

铝胁迫下钙调素与钙调磷酸酶互作及其耐铝功能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缩略词第16-1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31页
    1.1 酸性土壤与铝毒第18页
    1.2 钙调素的结构第18-19页
    1.3 钙/钙调素信号途径在胁迫中的作用研究进展第19-23页
        1.3.1 干旱胁迫第20-21页
        1.3.2 冷胁迫第21页
        1.3.3 盐胁迫第21-22页
        1.3.4 热胁迫第22页
        1.3.5 铝胁迫第22-23页
    1.4 钙调磷酸酶在微生物中的作用研究进展第23-30页
        1.4.1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家族简介第23-24页
        1.4.2 钙调磷酸酶的结构第24-25页
        1.4.3 钙调蛋白磷酸酶的活性调节第25-26页
            1.4.3.1 调节亚基的调节第25页
            1.4.3.2 CaM的调节第25-26页
            1.4.3.3 小分子抑制剂的调节第26页
        1.4.4 钙调磷酸酶的效应蛋白第26-29页
            1.4.4.1 Crzl的主要功能第27页
            1.4.4.2 Crzl活性和定位的调控第27-28页
            1.4.4.3 Crzl的磷酸化第28-29页
        1.4.5 钙调磷酸酶在微生物中的功能第29-30页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第30-31页
第二章 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以及CaM-GST融合蛋白多克隆抗体制备第31-42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31-38页
        2.1.1 研究材料与培养基第31-32页
        2.1.2 菌株与载体第32页
        2.1.3 酶与试剂第32页
        2.1.4 抗生素或抑制剂的配制第32页
        2.1.5 酵母总RNA的提取及cDNA合成第32-33页
        2.1.6 CaM基因的TA克隆第33-34页
        2.1.7 CaM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诱导表达第34-35页
        2.1.8 亲和层析分离纯化目的蛋白的方法第35-37页
        2.1.9 制备钙调素和钙调磷酸酶催化亚基的多抗第37-38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38-41页
        2.2.1 CaM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第38-39页
        2.2.2 CaM重组蛋白的表达及纯化第39-40页
        2.2.3 CaM和CNA抗体效价的检测第40-41页
    2.3 讨论第41-42页
第三章 铝胁迫下土生隐球酵母钙调素与钙调磷酸酶的表达与互作及表达水平第42-51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42-44页
        3.1.1 菌种和培养基第42页
        3.1.2 抑制剂处理下土生隐球酵母菌株生长曲线的测定第42页
        3.1.3 添加抑制剂时上生隐球酵母耐铝能力检测第42-43页
        3.1.4 总RNA提取及RT-PCR分析第43页
        3.1.5 蛋白质提取及Western blotting分析第43页
        3.1.6 GST融合蛋白pull-down分析第43-44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44-48页
        3.2.1 钙调素信号途径组分抑制剂对土生隐球酵母生长的影响第44-45页
        3.2.2 钙调素信号途径组分抑制剂处理下土生隐球酵母耐铝性能检测第45-46页
        3.2.3 铝胁迫下CaM和CNA的基因表达水平分析第46-47页
        3.2.4 体外验证CaM和CNA的相互作用第47-48页
        3.2.5 铝胁迫对CaM和CNA相互作用的影响第48页
    3.3 讨论第48-51页
        3.3.1 抑制剂对土生隐球酵母生长的影响第48-49页
        3.3.2 铝胁迫对CaM和CaN表达与互作的影响第49-51页
第四章 转基因酵母的耐铝作用分析第51-66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51-53页
        4.1.1 菌株及载体第51页
        4.1.2 酶和试剂第51页
        4.1.3 钙调磷酸酶催化亚基(CNA)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第51-52页
        4.1.4 酿酒酵母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52-53页
        4.1.5 转基因酵母检测第53页
        4.1.6 转基因酵母耐铝能力检测第53页
        4.1.7 培养基中剩余活性铝含量测定第53页
        4.1.8 转基因酵母生长曲线的测定第53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53-62页
        4.2.1 CaM基因和CNA基因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第53-57页
            4.2.1.1 土生隐球酵母CNA基因的克隆第53-56页
            4.2.1.2 土生隐球酵母CaM和CNA基因酵母表达载体构建第56-57页
        4.2.2 pYES3/CT-CNA和pYES3/CT-CaM转基因酵母的鉴定第57-58页
        4.2.3 检测pYES3/CT-CNA和pYES3/CT-CaM转基因酵母耐铝能力第58页
        4.2.4 转基因酵母吸收铝的能力检测第58-59页
        4.2.5 pYES3/CT-CNA和pYES3/CT-CaM转基因酵母的生长曲线第59-62页
    4.3 讨论第62-66页
        4.3.1 转基因酵母耐铝能力变化第62-63页
        4.3.2 过量表达土生隐球酵母CAN和CaM基因的转基因酵母吸收铝的影响第63-66页
第五章 铝胁迫下丹波黑大豆钙调素与钙调磷酸酶的表达与互作第66-71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66-68页
        5.1.1 植物材料第66页
        5.1.2 丹波黑大豆的培养第66页
        5.1.3 不同浓度铝处理大豆根尖细胞第66-67页
        5.1.4 根尖总RNA的提取及RT-PCR分析第67页
        5.1.5 根尖总蛋白的提取,Western blotting分析第67页
        5.1.6 GST融合蛋白pull-down分析第67-68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68-69页
        5.2.1 铝胁迫下丹波黑大豆钙调素基因和蛋白水平表达的分析第68-69页
        5.2.2 铝胁迫下丹波黑大豆钙调素与钙调磷酸酶互作分析第69页
    5.3 讨论第69-71页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第71-73页
致谢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86页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荧光标记GPR119细胞系的构建
下一篇:H_S提高番茄硝酸盐胁迫抗性的生理和分子机理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