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各种防治方法论文--生物防治论文

拟异小杆类昆虫病原线虫与其共生菌共生专化性、稳定性及其致病性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20页
    1 昆虫病原线虫及其共生菌一般特性第10-12页
    2 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的共生关系第12-15页
        2.1 营养作用第12-14页
        2.2 信息作用第14-15页
        2.3 携菌作用第15页
    3 影响共生关系的因子第15-18页
        3.1 胞内晶体蛋白第15-16页
        3.2 胞外酶第16页
        3.3 细胞的表面特性第16-17页
        3.4 抗菌物质第17页
        3.5 共生因子的调控作用第17-18页
    4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8-20页
第二章 嗜线虫沙雷氏菌对拟异小杆类昆虫病原线虫繁殖及致病性的影响第20-30页
    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0-23页
        1.1 实验材料第20页
        1.2 单菌线虫的获得与培养第20-22页
        1.3 嗜线虫沙雷氏菌对拟异小杆线虫繁殖的影响第22-23页
        1.4 不同拟异小杆线虫与共生菌组合产生的侵染期幼虫与大蜡螟幼虫的致病关系第23页
    2 实验结果第23-27页
        2.1 嗜线虫沙雷氏菌对拟异小杆线虫繁殖的影响第23-25页
        2.2 不同拟异小杆线虫与共生菌组合产生的侵染期幼虫与大蜡螟幼虫的致病关系第25-27页
    3 讨论第27-30页
第三章 拟异小杆类昆虫病原线虫与其共生菌共生的专化性、稳定性第30-42页
    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30-36页
        1.1 实验材料第30页
        1.2 拟异小杆线虫与共生菌组合产生的侵染期幼虫带菌检测第30-32页
        1.3 侵染期幼虫带菌率的测定第32页
        1.4 共生菌中共生相关基因的检测第32-36页
    2 实验结果第36-40页
        2.1 拟异小杆线虫与共生菌组合产生的侵染期幼虫带菌检测第36-39页
        2.2 侵染期幼虫带菌率的测定第39-40页
        2.3 nilC,cipA,cipB基因的扩增结果第40页
    3 讨论第40-42页
本文创新之处第42-44页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第44-46页
攻读硕士期间获奖情况第46-48页
参考文献第48-58页
致谢第58-60页
附录第60-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四倍体苏丹草新种质组织结构特性和能源利用潜力初探
下一篇:Odorrana schmackeri HSH皮肤抗菌肽分子克隆、表达及结构与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