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建湖县2010年-2012年盗窃案件基本情况 | 第10-18页 |
第一节 建湖县社会经济概况 | 第10页 |
第二节 盗窃案件数据统计 | 第10-16页 |
一、盗窃案件数量统计 | 第10-11页 |
二、盗窃犯罪主体统计 | 第11-14页 |
三、盗窃案发地点统计 | 第14页 |
四、被盗物品统计 | 第14-15页 |
五、盗窃数额统计 | 第15页 |
六、盗窃案件量刑统计 | 第15-16页 |
第三节 盗窃案件基本特征 | 第16-18页 |
一、关于盗窃案件犯罪主体 | 第16页 |
二、关于盗窃案件情况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盗窃案件高发原因分析 | 第18-25页 |
第一节 立法和执法层面上的原因分析 | 第18-19页 |
一、立法上的轻刑化趋势纵容了盗窃犯罪多发高发 | 第18-19页 |
二、执法过程中对于盗窃犯罪防范和打击的力度有待提高 | 第19页 |
第二节 社会层面原因分析 | 第19-23页 |
一、治安防范意识薄弱 | 第19-20页 |
二、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 第20-21页 |
三、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流动 | 第21页 |
四、特殊场所管控不够 | 第21-22页 |
五、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 | 第22页 |
六、对特殊群体帮教不到位 | 第22-23页 |
第三节 罪犯自身原因分析 | 第23-24页 |
一、自身素质偏低,法制观念薄弱 | 第23页 |
二、价值观扭曲,贪图享乐和仇富心理作祟 | 第23-24页 |
第四节 被害人原因分析 | 第24-25页 |
第三章 盗窃案件的预防和控制 | 第25-32页 |
第一节 立法层面的预防和控制 | 第25-27页 |
一、关于死刑适用问题 | 第25-26页 |
二、关于入户盗窃的问题 | 第26页 |
三、关于加大附加刑处罚的问题 | 第26-27页 |
第二节 执法层面的预防和控制对策 | 第27-29页 |
一、切实提高破案率,增加盗窃犯罪成本 | 第27-28页 |
二、多措并举,全力预防盗窃再犯 | 第28页 |
三、健全重点人员管控系统,做到实时预警 | 第28页 |
四、坚持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惩治与教育相结合 | 第28-29页 |
第三节 社会层面的预防和控制对策 | 第29-32页 |
一、打造良好的主流文化氛围 | 第29页 |
二、加强基层联防组织建设 | 第29-30页 |
三、完善重点区域监控装置 | 第30页 |
四、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 第30-31页 |
五、加快经济的发展 | 第31-32页 |
结语 | 第32-33页 |
参考资料 | 第33-3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35-36页 |
致谢 | 第36-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