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笔触肌理浅析卢西安·弗洛伊德绘画风格的演变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1页 |
1.1 论文选题的研究目的 | 第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7-9页 |
1.3 论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其研究方法 | 第9-11页 |
第2章 笔触肌理作为绘画的重要语言因素之一 | 第11-17页 |
2.1 笔触肌理释义及其作用 | 第11-12页 |
2.2 笔触肌理的发展历程 | 第12-17页 |
第3章 弗洛伊德绘画面貌变化之中的笔触肌理 | 第17-41页 |
3.1 弗氏绘画面貌的变化——由工至写 | 第17-18页 |
3.2 笔触肌理在其中的特征分析 | 第18-41页 |
3.2.1 早期 1922-1953 | 第18-25页 |
3.2.2 成熟期 1954-1977 | 第25-30页 |
3.2.3 晚期 1978-2011 | 第30-41页 |
第4章 弗洛伊德对笔触肌理进行探索的手段——写生 | 第41-45页 |
4.1 写生的功能 | 第41-42页 |
4.2 弗氏的写生“仪式” | 第42-45页 |
第5章 弗洛伊德绘画的影响 | 第45-49页 |
5.1 弗氏绘画的启示 | 第45-46页 |
5.2 弗氏绘画对中国油画的影响 | 第46-49页 |
结论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