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冶金工业论文--炼钢论文--铸锭论文--连续铸钢、近终形铸造论文

钢包出钢末期自由表面漩涡形成与抑制的水模型实验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5页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第11-13页
    1.2 自由表面漩涡的形成机理和研究概要第13-19页
        1.2.1 自由表面漩涡形成机理概述第13-16页
        1.2.2 国内外自由表面漩涡的研究现状第16-19页
    1.3 抑制自由表面漩涡的研究现状第19-22页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目的及意义第22-25页
        1.4.1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22-23页
        1.4.2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3-25页
第2章 钢包水模型的建立和实验方法第25-37页
    2.1 实验原理第25-28页
        2.1.1 几何相似第25-26页
        2.1.2 动力相似第26-28页
    2.2 水模型实验装置第28页
    2.3 实验内容第28-30页
        2.3.1 钢包出钢过程中影响自由表面漩涡形成的因素分析第28-29页
        2.3.2 吹气抑制漩涡产生的实验研究第29-30页
    2.4 超声多普勒测速第30-36页
        2.4.1 DOP2000仪器介绍第31-33页
        2.4.2 超声多普勒测速仪测速原理第33-34页
        2.4.3 钢包出钢过程的速度测量第34-35页
        2.4.4 切向速度换算第35-36页
    2.5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3章 钢包出钢过程自由表面漩涡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第37-53页
    3.1 自由表面漩涡的形成第37-39页
        3.1.1 漩涡的形成演变过程第37-38页
        3.1.2 漩涡的旋转方向第38-39页
    3.2 自由表面漩涡形成的影响因素第39-50页
        3.2.1 长水口插入中间包的液面深度和注水方式对漩涡的影响第39-40页
        3.2.2 不同静置时间对漩涡的影响第40-45页
        3.2.3 不同初始液面高度对漩涡的影响第45-47页
        3.2.4 不同水口直径大小对漩涡的影响第47-48页
        3.2.5 不同水口偏心率(水口位置)对漩涡的影响第48-50页
    3.3 本章小结第50-53页
第4章 吹气抑制自由表面漩涡形成的研究第53-65页
    4.1 底吹氩气实验原理第53-54页
    4.2 中心水口位置处抑制漩涡的研究第54-58页
        4.2.1 漩涡抑制效果第54-57页
        4.2.2 切向速度分析第57-58页
    4.3 偏心水口位置(偏心率0.5)处抑制漩涡的研究第58-61页
        4.3.1 漩涡抑制效果第58-60页
        4.3.2 切向速度分析第60-61页
    4.4 钢包壁面侧吹抑制漩涡的研究第61-62页
    4.5 吹气时间对抑制漩涡的影响第62-63页
    4.6 本章小结第63-65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65-67页
    5.1 结论第65-66页
    5.2 展望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1页
致谢第71-73页
个人简历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REY分子筛的合成与表征
下一篇:带钢感应加热磁—热耦合场数值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