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区域规划论文--中国区域规划论文--农村乡镇规划论文

豫西传统窑洞聚落景观形态保护与发展策略研究--以陕县官寨头村为例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1 绪论第12-22页
    1.1 研究背景第12页
    1.2 相关研究综述第12-15页
        1.2.1 传统窑洞聚落研究综述第12-13页
        1.2.2 聚落景观形态研究综述第13-15页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5-16页
        1.3.1 聚落与村落第15页
        1.3.2 景观形态第15-16页
    1.4 研究范围及内容第16-18页
        1.4.1 研究范围第16-17页
        1.4.2 研究层面第17页
        1.4.3 研究内容第17-18页
    1.5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8-20页
        1.5.1 研究目的第18-19页
        1.5.2 研究意义第19-20页
    1.6 研究的方法与框架第20-22页
        1.6.1 研究方法第20页
        1.6.2 研究框架第20-22页
2 豫西传统窑洞聚落概述第22-58页
    2.1 豫西传统窑洞聚落自然环境第22-23页
        2.1.1 地形地貌第22-23页
        2.1.2 河流水系第23页
        2.1.3 气候条件第23页
    2.2 豫西传统窑洞聚落人文环境第23-27页
        2.2.1 历史沿革第23-24页
        2.2.2 文化特征第24-27页
    2.3 豫西传统窑洞聚落分布及现状第27-31页
        2.3.1 豫西传统窑洞聚落分布第27-29页
        2.3.2 豫西传统窑洞聚落现状第29-31页
    2.4 豫西传统窑洞聚落景观形态特征第31-57页
        2.4.1 选址与类型第31-35页
        2.4.2 空间结构第35-38页
        2.4.3 村落路径第38-41页
        2.4.4 建筑肌理第41-44页
        2.4.5 村落边界第44-47页
        2.4.6 中心点与节点第47-50页
        2.4.7 建筑形态第50-57页
    2.5 本章小结第57-58页
3 豫西陕县官寨头村聚落景观形态分析第58-90页
    3.1 陕县官寨头村基本概况第58-64页
        3.1.1 地理区位第58-59页
        3.1.2 自然条件第59-60页
        3.1.3 文化特征第60-62页
        3.1.4 产业经济第62-64页
    3.2 选址分析第64-65页
    3.3 生产空间第65-66页
    3.4 平面布局第66-71页
        3.4.1 村落边界第66-67页
        3.4.2 区域划分第67-69页
        3.4.3 路网结构第69-70页
        3.4.4 建筑肌理第70-71页
    3.5 街巷空间第71-75页
        3.5.1 街巷尺度第71-73页
        3.5.2 街巷界面第73-74页
        3.5.3 街巷节点第74-75页
    3.6 中心与标志第75-76页
    3.7 建筑形态第76-88页
        3.7.1 平面布局第77-78页
        3.7.2 立面特征第78-81页
        3.7.3 院落构成第81-84页
        3.7.4 典型实例第84-88页
    3.8 本章小结第88-90页
4 官寨头村聚落景观形态保护研究第90-114页
    4.1 官寨头村景观形态保护面临的问题及原因第90-93页
        4.1.1 村内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第90-91页
        4.1.2 缺少景观节点及公共活动空间第91页
        4.1.3 原住民流失导致村落“空心化”第91页
        4.1.4 窑洞的“自然衰败”及无保护意识第91-92页
        4.1.5 新增建筑及城镇化对传统景观风貌的破坏第92-93页
        4.1.6“自主翻新”使窑洞失去“传统味道”第93页
    4.2 官寨头村聚落景观形态保护内容及方法第93-97页
        4.2.1 外部景观形态第94-95页
        4.2.2 内部景观形态第95-96页
        4.2.3 建筑文化第96-97页
        4.2.4 情感要素第97页
    4.3 官寨头村聚落景观形态的保护措施第97-113页
        4.3.1 自然景观环境的保护第97-98页
        4.3.2 自然边界与范围的保护第98-99页
        4.3.3 路网及街巷空间的保护第99-101页
        4.3.4 窑洞院落的改建与修缮第101-108页
        4.3.5 营造公共空间及生态景观第108-112页
        4.3.6 地域文化下的遗产传承第112-113页
    4.4 本章小结第113-114页
5 官寨头村聚落景观形态可持续发展探索第114-130页
    5.1 现阶段传统村落的发展模式第114-118页
        5.1.1 生态博物馆式发展模式第114页
        5.1.2 特色产业带动发展模式第114-115页
        5.1.3 生态农业自主发展模式第115-116页
        5.1.4 旅游开发式发展模式第116-118页
    5.2 官寨头村的资源优势第118-119页
        5.2.1 区位优势第118页
        5.2.2 窑居建筑第118-119页
        5.2.3 自然景观第119页
        5.2.4 产业优势第119页
    5.3 官寨头村发展定位及可持续发展模式第119-122页
        5.3.1 适宜性发展定位第119-120页
        5.3.2 可持续发展模式第120-122页
    5.4 官寨头村可持续发展策略第122-129页
        5.4.1 多元化功能分区打造第122-123页
        5.4.2 文化旅游观光型道路规划第123-125页
        5.4.3 民俗与现代结合的窑院改造第125-129页
    5.5 本章小结第129-130页
6 结论第130-132页
    6.1 主要研究成果第130-131页
    6.2 不足与展望第131-132页
        6.2.1 论文研究的不足之处第131页
        6.2.2 对论文研究的展望第131-132页
致谢第132-134页
参考文献第134-136页
图表目录第136-144页
附录第144页

论文共1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黄河上游地区民间宗祠建筑空间与文化研究
下一篇:邻近既有地铁深基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