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选题依据 | 第9-11页 |
1.2.1 课题来源 | 第9-10页 |
1.2.2 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5.1 文献法 | 第13页 |
1.5.2 图像、列表法 | 第13页 |
1.5.3 归纳总结法 | 第13页 |
1.5.4 实地考察法 | 第13-14页 |
1.6 研究框架 | 第14-15页 |
2 宋代绘画中民居建筑图像概况 | 第15-31页 |
2.1 宋代绘画中的民居建筑图像 | 第15-27页 |
2.1.1 宋代绘画中建筑图像发展概述 | 第16-20页 |
2.1.2 宋代绘画中民居建筑图像 | 第20-27页 |
2.2 宋代绘画中建筑图像的可靠性研究 | 第27-31页 |
3 宋代绘画中民居建筑的环境研究 | 第31-41页 |
3.1 宋画中民居建筑基址环境及其特点 | 第31-36页 |
3.1.1 山峰环绕,面朝江河 | 第31-34页 |
3.1.2 观形察势,借景而造 | 第34-36页 |
3.2 宋画中民居建筑的环境观 | 第36-41页 |
3.2.1“天人合一”的思想观 | 第36-38页 |
3.2.2“曲径通幽”的隐逸情怀 | 第38-41页 |
4 宋代绘画中民居建筑类型研究 | 第41-67页 |
4.1 宋代绘画中民居建筑的平面形式 | 第41-51页 |
4.1.1 民居单元的基本形式 | 第41-44页 |
4.1.2 宋代绘画中典型四合院组合民居形式 | 第44-47页 |
4.1.3 宋代绘画中典型三合院组合民居形式 | 第47-48页 |
4.1.4 宋代绘画中自由组合方式的民居形式 | 第48-51页 |
4.2 宋代绘画中城乡民居建筑 | 第51-59页 |
4.2.1 宋代绘画中的城市民居 | 第52-55页 |
4.2.2 宋代绘画中的乡村民居 | 第55-59页 |
4.3 宋代绘画中“前店后寝”的居住类型 | 第59-62页 |
4.4 宋代绘画中“以船为家”的居住类型 | 第62-65页 |
4.5 同时期辽金的民居类型 | 第65-67页 |
5 宋代绘画中民居的匠作研究 | 第67-107页 |
5.1 宋代绘画中民居建筑的构造类型及材料 | 第67-73页 |
5.1.1 宋代绘画中民居建筑材料 | 第67-70页 |
5.1.2 宋代绘画中民居建筑的构造类型 | 第70-73页 |
5.2 宋代绘画中民居建筑的细部形态特征 | 第73-104页 |
5.2.1 屋顶 | 第73-79页 |
5.2.2 门、窗 | 第79-89页 |
5.2.3 勾阑 | 第89-92页 |
5.2.4 造景 | 第92-98页 |
5.2.5 家具 | 第98-104页 |
5.3 宋画中的民居建筑与《营造法式》的比较 | 第104-107页 |
6 宋代绘画中民居建筑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启示 | 第107-113页 |
6.1 宋代绘画中的民居建筑的因势利导 | 第107-108页 |
6.2 宋代绘画中民居建筑的亲切、质朴 | 第108-110页 |
6.3 宋代绘画中的民居建筑对建设特色新农村的启示 | 第110-113页 |
7 结语 | 第113-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19页 |
附录 | 第119-130页 |
图录 | 第119-123页 |
表录 | 第123-124页 |
宋代绘画中有建筑图像的绘画图录表 | 第124-127页 |
元、明、清仿宋绘画题材中有建筑图像的绘画图录表 | 第127-12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成果 | 第129-130页 |
致谢 | 第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