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聚氨酯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2页 |
1.1 聚氨酯材料 | 第14-21页 |
1.1.1 聚氨酯的聚合反应机理 | 第15-16页 |
1.1.2 聚氨酯的结构与性能 | 第16-19页 |
1.1.3 聚氨酯的合成制备 | 第19-21页 |
1.2 颜色的基本概念 | 第21-24页 |
1.2.1 颜色的叠加 | 第23页 |
1.2.2 CIE体系 | 第23-24页 |
1.3 有色聚氨酯 | 第24-27页 |
1.3.1 传统有色聚氨酯 | 第24-25页 |
1.3.2 新型有色聚氨酯的研究 | 第25-26页 |
1.3.3 蒽醌类染料 | 第26-27页 |
1.4 聚氨酯合成革 | 第27-30页 |
1.4.1 聚氨酯在合成革中的应用 | 第27-29页 |
1.4.2 聚氨酯超细纤维合成革 | 第29-30页 |
1.5 本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30-32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32-38页 |
2.1 实验原料 | 第32-33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33页 |
2.3 实验步骤 | 第33-36页 |
2.3.1 无溶剂双组份聚氨酯的合成 | 第33页 |
2.3.2 溶剂型聚氨酯的合成 | 第33-34页 |
2.3.3 水性聚氨酯的合成 | 第34-35页 |
2.3.4 超细纤维革贝斯的制备 | 第35-36页 |
2.4 分析测试 | 第36-38页 |
2.4.1 二正丁胺法测定-NCO含量 | 第36页 |
2.4.2 摩擦色牢度 | 第36页 |
2.4.3 耐溶剂性 | 第36页 |
2.4.4 力学性能 | 第36-37页 |
2.4.5 热重分析 | 第37页 |
2.4.6 乳液稳定性测试 | 第37页 |
2.4.7 固含量测试 | 第37页 |
2.4.8 乳液粒径测试 | 第37页 |
2.4.9 胶膜吸水率测试 | 第37页 |
2.4.10 TEM测试 | 第37-38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8-72页 |
3.1 有色聚氨酯合成的机理 | 第38-51页 |
3.1.1 有色单体的选择 | 第38-39页 |
3.1.2 无溶剂双组份型聚氨酯的合成 | 第39-40页 |
3.1.3 反应温度的确定 | 第40页 |
3.1.4 反应时间的确定 | 第40-41页 |
3.1.5 有色单体的反应 | 第41-45页 |
3.1.6 单体含量对颜色的影响 | 第45-46页 |
3.1.7 异氰酸酯对颜色的影响 | 第46-47页 |
3.1.8 有色单体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7-50页 |
3.1.9 热力学性能 | 第50-51页 |
3.1.10 本节小结 | 第51页 |
3.2 溶剂型有色聚氨酯的合成研究 | 第51-60页 |
3.2.1 不同合成方法中有色单体的反应机理 | 第51-54页 |
3.2.2 两步法中反应参数的确定 | 第54页 |
3.2.3 不同有色单体含量对颜色的影响 | 第54-56页 |
3.2.4 溶剂型和无溶剂双组份型聚氨酯的颜色 | 第56-57页 |
3.2.5 有色单体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57-59页 |
3.2.6 热力学性能 | 第59-60页 |
3.2.7 本节小节 | 第60页 |
3.3 有色水性聚氨酯的合成研究 | 第60-67页 |
3.3.1 合成中的反应机理 | 第60-61页 |
3.3.2 乳液基本性能 | 第61-62页 |
3.3.3 摩擦色牢度和耐溶剂性 | 第62页 |
3.3.4 红色单体对乳化性能的影响 | 第62-63页 |
3.3.5 红色单体对耐水性能的影响 | 第63-64页 |
3.3.6 乳液颜色与胶膜颜色 | 第64-65页 |
3.3.7 红色单体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65-66页 |
3.3.8 热力学性能 | 第66-67页 |
3.3.9 本节小结 | 第67页 |
3.4 有色聚氨酯/超细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67-72页 |
3.4.1 复合材料的摩擦色牢度和耐溶剂性 | 第68-69页 |
3.4.2 聚氨酯超细纤维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 | 第69-72页 |
第四章 结论部分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0-82页 |
作者及导师简介 | 第82-84页 |
附件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