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13页 |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8-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2-13页 |
(四)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第13页 |
一、当代社会思潮和大学生文化自觉概述 | 第13-19页 |
(一)社会思潮的含义、类型和作用 | 第13-15页 |
(二)当代社会思潮的背景、特征和类型 | 第15-17页 |
(三)文化自觉的含义与作用 | 第17-18页 |
(四)大学生文化自觉的含义 | 第18页 |
(五)社会思潮与文化自觉的关系 | 第18-19页 |
二、增强当代大学生文化自觉的重大意义 | 第19-20页 |
(一)有利于客观认识中华文化的来源、内容、特征和演进历程 | 第19页 |
(二)有利于理性平等地认识和对待世界各国的民族文化 | 第19页 |
(三)有利于认识和把握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发展的历史潮流和前途命运 | 第19-20页 |
(四)有利于克服文化保守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极端文化观 | 第20页 |
(五)有利于坚持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第20页 |
三、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文化自觉的复杂影响 | 第20-29页 |
(一)显著影响当代大学生文化自觉的若干社会思潮 | 第20-26页 |
(二)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文化自觉的积极影响 | 第26-27页 |
(三)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文化自觉的消极影响 | 第27-29页 |
四、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文化自觉产生消极影响的成因 | 第29-32页 |
(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工作还不够扎实 | 第29-30页 |
(二)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扰,扰乱了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念 | 第30页 |
(三)高校对大学生广泛开展社会思潮教育教学的工作不够重视 | 第30-31页 |
(四)多数大学生理论水平较低,辨析正误和良莠的能力较低 | 第31-32页 |
五、克服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文化自觉消极影响的对策思考 | 第32-39页 |
(一)进一步强化和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 第32-33页 |
(二)加强和改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工作 | 第33-34页 |
(三)组织和强化对当代社会思潮与文化自觉的学术理论研究工作 | 第34-35页 |
(四)对高校大学生广泛进行社会思潮的教育教学工作 | 第35-37页 |
(五)大力引导和激发大学生学习与运用理论的兴趣与热情 | 第37-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注释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