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论文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1.2 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国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际立法现状 | 第11-12页 |
1.2.3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4 国内立法现状 | 第13-14页 |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 | 第14-16页 |
1.3.1 研究方法和路线 | 第14-15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跨国租购语境下的民用航空器适航 | 第16-37页 |
2.1 民用航空器适航之依据 | 第16-21页 |
2.1.1《芝加哥公约》及其附件 | 第16-18页 |
2.1.2 主要国家国内法 | 第18-19页 |
2.1.3 租购合同 | 第19-21页 |
2.2 跨国租购民用航空器适航主体及责任 | 第21-29页 |
2.2.1 航空器跨国买卖中适航主体与责任 | 第21-25页 |
2.2.2 航空器跨国租赁中适航主体与责任 | 第25-29页 |
2.3 适航责任与产品责任的联系 | 第29-37页 |
2.3.1 责任主体异同 | 第29-33页 |
2.3.2 主观过错 | 第33页 |
2.3.3 因果关系 | 第33-34页 |
2.3.4 损害后果 | 第34页 |
2.3.5 归责原则 | 第34-37页 |
第三章 跨国租购民用航空器适航责任的比较 | 第37-46页 |
3.1 中美跨国租购民用航空器适航责任制度比较 | 第37-43页 |
3.1.1 初始适航主体及责任 | 第37-40页 |
3.1.2 持续适航主体及责任 | 第40-43页 |
3.2 中欧跨国租购中民用航空适航责任制度比较 | 第43-44页 |
3.2.1 初始适航主体及责任 | 第43页 |
3.2.2 持续适航主体及责任 | 第43-44页 |
3.3 小结 | 第44-46页 |
第四章 我国跨国租购中民用航空器适航责任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完善 | 第46-52页 |
4.1 我国跨国租购中民用航空器适航责任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46-49页 |
4.1.1 适航责任法律层级与责任制度不匹配 | 第46页 |
4.1.2 适航义务分配不明或缺失,缺乏操作性 | 第46-47页 |
4.1.3 适航义务虽被分配,但尚不具备确定责任的规则 | 第47-48页 |
4.1.4 适航民事责任不明确 | 第48-49页 |
4.2 我国跨国租购中民用航空器适航责任制度的完善 | 第49-52页 |
4.2.1 修改《民用航空法》,补充和明确适航义务分配规则 | 第49-50页 |
4.2.2 修改《民用航空法》,明确职员的适航行政责任 | 第50页 |
4.2.3 修改《民用航空法》,明确适航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 | 第50页 |
4.2.4 修改民航规章,完善跨国租购航空器适航行政责任制度体系 | 第50-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
缩略语表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