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电气设备及附件论文

驾驶员疲劳驾驶检测系统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9-13页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驾驶疲劳检测研究状况第10-12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 论文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第12-13页
第2章 疲劳检测方法第13-26页
    2.1 疲劳程度检测指标第13-14页
    2.2 PERCLOS算法第14-17页
        2.2.1 PERCLOS算法的内容第14-15页
        2.2.2 PERCLOS算法的来源第15-17页
    2.3 疲劳检测系统第17-25页
        2.3.1 系统检测过程第17-24页
        2.3.2 算法的评价标准第24-25页
    2.4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3章 人脸检测方法第26-46页
    3.1 人脸检测方法分类第26-36页
        3.1.1 基于知识模型的方法第26-32页
        3.1.2 基于统计模型的方法第32-36页
    3.2 基于Haar特征的AdaBoost算法第36-44页
        3.2.1 Haar特征第36-37页
        3.2.2 积分图第37-40页
        3.2.3 分类器第40-43页
        3.2.4 人脸检测第43-44页
    3.3 本章小结第44-46页
第4章 人眼检测方法第46-54页
    4.1 人眼检测方法分类第46-48页
        4.1.1 基于几何特征的人眼检测第46页
        4.1.2 基于模板的人眼检测第46-47页
        4.1.3 基于霍夫变换的人眼检测第47-48页
        4.1.4 基于灰度投影的人眼检测第48页
    4.2 基于灰度投影的人眼检测算法第48-53页
        4.2.1 人眼检测第48-51页
        4.2.2 边缘检测第51-52页
        4.2.3 人眼疲劳状态的检测第52-53页
    4.3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5章 疲劳检测结果分析第54-61页
    5.1 人脸检测结果分析第54-57页
        5.1.1 训练样本第54-55页
        5.1.2 样本训练结果第55页
        5.1.3 人脸检测第55-57页
        5.1.4 人脸检测的结果分析第57页
    5.2 人眼检测结果及状态检测第57-60页
        5.2.1 人眼检测结果分析第57-59页
        5.2.2 人眼状态检测第59-60页
        5.2.3 人眼检测结果分析第60页
    5.3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结论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7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第67-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维点云自动拼接算法研究
下一篇:基于数据挖掘的舰船柴油机状态监控和故障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