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市政工程论文--排水工程(沟渠工程、下水道工程)论文

适合海绵城市建设的城市新区控规设计策略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2页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第12-16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14页
        1.1.2 研究目的第14-15页
        1.1.3 研究意义第15-16页
    1.2 基本概念界定第16-18页
        1.2.1 海绵城市第16页
        1.2.2 低影响开发(LID)第16-17页
        1.2.3 绿色基础设施(GI)第17-18页
        1.2.4 控制性详细规划第18页
        1.2.5 海绵城市控规第18页
    1.3 研究内容第18页
    1.4 研究方法第18-19页
    1.5 研究技术路线第19-22页
第二章 海绵城市理论与实践研究第22-40页
    2.1 海绵城市相关基础理论研究第22-24页
        2.1.1 景观生态学第22-23页
        2.1.2 田园城市第23-24页
    2.2 国外海绵城市理论与实践研究第24-31页
        2.2.1 国外海绵城市理论研究进展第24-30页
        2.2.2 国外海绵城市实际案例研究第30-31页
    2.3 国内海绵城市理论与实践研究第31-36页
        2.3.1 古代朴素主义第31-32页
        2.3.2 微观尺度实验第32-33页
        2.3.3 实际项目检验第33-34页
        2.3.4 政府全面主导第34-36页
    2.4 国内海绵城市案例研究第36-37页
    2.5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价第37页
    2.6 本章小结第37-40页
第三章 海绵城市建设对我国城市新区控规编制的要求第40-64页
    3.1 城市新区推行海绵城市理念的必要性分析第40-47页
        3.1.1 城市新区历程第40-41页
        3.1.2 城市新区作用第41页
        3.1.3 城市新区对水环境的影响第41-44页
        3.1.4 城市新区对水环境的诉求第44-47页
    3.2 传统城市建设方式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的缺失第47-51页
        3.2.1 传统城市建设方式存在的问题第47-49页
        3.2.2 设计进度跟不上城市建设速度第49-50页
        3.2.3 传统控规需结合海绵城市理念第50-51页
    3.3 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目标第51-53页
        3.3.1 雨洪管理要求第51页
        3.3.2 削减径流污染第51-52页
        3.3.3 回收雨水资源第52-53页
        3.3.4 补充地下水源第53页
    3.4 不同城市新区类型的海绵城市建设要点第53-59页
        3.4.1 不同距离类型第53-55页
        3.4.2 不同地形类型第55-56页
        3.4.3 不同功能类型第56-58页
        3.4.4 不同降雨强度第58-59页
    3.5 海绵城市理念在控规层面的研究第59-62页
        3.5.1 海绵城市相关规范法规要求第59页
        3.5.2 海绵城市理念对控规的要求第59-60页
        3.5.3 海绵城市控规编制技术框架的重构第60-62页
    3.6 小结第62-64页
第四章 城市新区海绵城市控规设计策略详解第64-90页
    4.1 生态安全格局保护策略第64-66页
        4.1.1 策略1: 保护自然生态基底第64-66页
        4.1.2 策略2: 划定永久禁建范围第66页
    4.2 水岸环境设计策略第66-69页
        4.2.1 策略1: 提倡建设生态驳岸和缓坡绿地第66-67页
        4.2.2 策略2: 增加水岸环境横断面设计内容第67-68页
        4.2.3 策略3: 加强与水利设计单位间的合作第68-69页
    4.3 城绿交织设计策略第69-72页
        4.3.1 策略1: 合理控制开发强度第69-71页
        4.3.2 策略2: 廊道斑块水绿成网第71-72页
    4.4 控制指标分解设计策略第72-75页
        4.4.1 策略1: 指标弹性控制、增加标准储水设施第72-74页
        4.4.2 策略2: 实行单元管控、协调开发强度指标第74-75页
    4.5 道路断面设计策略第75-78页
        4.5.1 策略1: 分层排水、减小雨水管口压力第76-77页
        4.5.2 策略2: 路高于绿、发挥绿地净化能力第77-78页
    4.6 雨污工程规划设计策略第78-82页
        4.6.1 雨水工程规划设计策略第78-81页
        4.6.2 污水工程规划设计策略第81-82页
    4.7 公园绿地设计策略第82-85页
        4.7.1 策略1: 雨旱结合、蓄水自用第82-84页
        4.7.2 策略2: 为城市蓄水承担重任第84-85页
    4.8 地下空间开发策略第85-87页
        4.8.1 策略1: 控制开发范围,保障地下水源补充第85-86页
        4.8.2 策略2: 协调与道路关系,保障浅草沟布置第86-87页
        4.8.3 策略3: 提高覆土厚度,保障植被生长空间第87页
    4.9 本章小结第87-90页
第五章 盐津水田新区海绵城市控规实证研究第90-120页
    5.1 海绵城市建设要点第90-95页
        5.1.1 距离类型第90-91页
        5.1.2 地形类型第91-92页
        5.1.3 功能类型第92-94页
        5.1.4 雨量类型第94页
        5.1.5 小结第94-95页
    5.2 设计策略应用第95-117页
        5.2.1 生态安全格局管控第95-98页
        5.2.2 河流水系规划第98-103页
        5.2.3 土地利用规划第103-105页
        5.2.4 绿地系统规划第105-106页
        5.2.5 汇水区及径流管控第106-111页
        5.2.6 道路交通规划第111-113页
        5.2.7 雨水工程规划第113-114页
        5.2.8 污水工程规划第114-115页
        5.2.9 地下空间开发管控第115-117页
    5.3 本章小结第117-120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20-126页
    6.1 理论研究结论第120页
    6.2 方法研究结论第120-122页
    6.3 实证研究结论第122-123页
    6.4 展望第123-126页
致谢第126-128页
参考文献第128-132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第132-134页
附录B: 图片索引第134-138页
附录C: 表格索引第138-139页

论文共1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铁路综合交通枢纽地区规划用地布局研究--以昆明南火车站地区为例
下一篇:基于建设控制引导层面的彝良县山区乡村聚落的规划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