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9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9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9-11页 |
1.选题的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2.选题的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三)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2.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四)理论依据 | 第16-17页 |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 | 第16页 |
2.马斯洛的创造性理论 | 第16页 |
3.陶行知的创造教育理论 | 第16-17页 |
(五)创新之处 | 第17页 |
1.研究内容较为新颖 | 第17页 |
2.研究视角较为独特 | 第17页 |
(六)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文献研究法 | 第17页 |
2.观察比较法 | 第17-18页 |
3.案例分析法 | 第18页 |
4.行动研究法 | 第18页 |
(七)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一、创新能力概述 | 第19-28页 |
(一)创新 | 第19-21页 |
1.创新的内涵 | 第19-20页 |
2.创新的特征 | 第20页 |
3.创新与创造的关系 | 第20-21页 |
(二)创新能力 | 第21-23页 |
1.创新能力的内涵 | 第21-22页 |
2.创新能力的等级 | 第22页 |
3.创新能力的作用 | 第22-23页 |
(三)创新能力培养与高中思政课 | 第23-28页 |
1.创新能力与课程标准 | 第23-24页 |
2.创新能力与思政课教材 | 第24-28页 |
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第28-33页 |
(一)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 第28-30页 |
1.课堂教学有误区 | 第28-29页 |
2.学生认识不科学 | 第29-30页 |
(二)创新能力培养不佳的成因 | 第30-33页 |
1.观念转变不彻底 | 第30-31页 |
2.应试教育存局限 | 第31页 |
3.课堂教学脱离实际 | 第31页 |
4.师生创新认识不足 | 第31-33页 |
三、高中思政课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原则及策略 | 第33-52页 |
(一)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原则 | 第33-35页 |
1.展现思政学科特色 | 第33-34页 |
2.关注学生心理发展 | 第34页 |
3.注重学生的需求 | 第34-35页 |
4.运用隐性课程资源 | 第35页 |
(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 | 第35-52页 |
1.创设情境 | 第36-41页 |
2.巧用强化 | 第41-45页 |
3.小组合作 | 第45-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