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1.1 课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1.1 课题背景 | 第9-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第14-15页 |
1.3.1 研究的目的 | 第14页 |
1.3.2 本文研究的内容 | 第14-15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2 突发情况下人群疏散理论分析 | 第16-27页 |
2.1 疏散理论研究 | 第16-18页 |
2.1.1 必要安全疏散时间 | 第16-17页 |
2.1.2 可用安全疏散时间 | 第17-18页 |
2.1.3 安全疏散准则 | 第18页 |
2.2 突发情况的特征分析 | 第18-20页 |
2.2.1 高校宿舍楼的特点 | 第18-19页 |
2.2.2 宿舍楼突发事件的类型及特点 | 第19-20页 |
2.3 疏散流线的研究分析 | 第20-21页 |
2.3.1 宿舍楼疏散流线存在的问题 | 第20-21页 |
2.3.2 宿舍楼疏散流线设计要求 | 第21页 |
2.4 影响疏散效率的因素 | 第21-24页 |
2.4.1 宿舍楼结构和布局对疏散的影响 | 第22-23页 |
2.4.2 学生自身因素对疏散的影响 | 第23-24页 |
2.5 设施及通道疏散能力的分析 | 第24-26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3 人群疏散过程中的心理及行为分析 | 第27-43页 |
3.1 典型的逃生心理 | 第27-29页 |
3.1.1 疏散过程中的典型心理行为 | 第27-28页 |
3.1.2 突发情况下的个体决策行为 | 第28-29页 |
3.2 行人的疏散速度 | 第29页 |
3.3 结伴行为分析 | 第29-34页 |
3.3.1 社会力模型 | 第29-31页 |
3.3.2 结伴模型的建立 | 第31-32页 |
3.3.3 结伴行为的优化 | 第32页 |
3.3.4 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32-34页 |
3.4 携带物品特征分析 | 第34-37页 |
3.4.1 模型问题 | 第34页 |
3.4.2 模型仿真及分析 | 第34-37页 |
3.5 出口瓶颈的特征分析 | 第37-42页 |
3.5.1 模型仿真及分析 | 第37-39页 |
3.5.2 模型优化 | 第39-4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4 高校宿舍区域人群疏散仿真实例 | 第43-62页 |
4.1 人群疏散的建模方法与仿真平台 | 第43-45页 |
4.1.1 常见的建模方法 | 第43-44页 |
4.1.2 仿真平台的选择 | 第44-45页 |
4.2 高校典型宿舍区域格局及人员疏散仿真环境分析 | 第45-48页 |
4.2.1 典型的宿舍格局及正常的流线构成 | 第45-46页 |
4.2.2 不同格局宿舍楼应急疏散环境分析 | 第46-48页 |
4.3 仿真系统的建立 | 第48-53页 |
4.3.1 参数及指标的选择 | 第48-49页 |
4.3.2 应急疏散仿真物理环境设定 | 第49-53页 |
4.4 应急疏散仿真结果分析、优化与评价 | 第53-60页 |
4.4.1 结果分析及优化 | 第53-59页 |
4.4.2 仿真结果评价及建议 | 第59-6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62-64页 |
5.1 本文总结 | 第62-63页 |
5.2 工作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