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5页 |
| 1.1 光催化研究背景及其原理 | 第8-9页 |
| 1.1.1 光催化研究背景 | 第8页 |
| 1.1.2 光催化反应原理 | 第8-9页 |
| 1.2 光催化剂概述 | 第9-13页 |
| 1.2.1 传统光催化剂 | 第9-10页 |
| 1.2.2 新型光催化剂 | 第10-13页 |
| 1.3 论文立项依据及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 第2章 Ag_3PO_4/SiO_2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15-26页 |
| 2.1 引言 | 第15页 |
| 2.2 实验部分 | 第15-18页 |
| 2.2.1 实验药品与仪器 | 第15-16页 |
| 2.2.2 样品制备 | 第16-17页 |
| 2.2.3 样品表征 | 第17页 |
| 2.2.4 光催化性能测试 | 第17页 |
| 2.2.5 活性物种检测 | 第17-18页 |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18-25页 |
| 2.3.1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18页 |
| 2.3.2 形貌分析 | 第18-19页 |
| 2.3.3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 第19-20页 |
| 2.3.4 紫外可见漫反射分析 | 第20-21页 |
| 2.3.5 比表面积分析 | 第21页 |
| 2.3.6 光催化性能测试 | 第21-23页 |
| 2.3.7 光催化机理研究 | 第23-25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第3章 磷酸镉分级微球的自组装合成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26-45页 |
| 3.1 引言 | 第26-27页 |
| 3.2 实验部分 | 第27-29页 |
| 3.2.1 实验药品与仪器 | 第27-28页 |
| 3.2.2 样品制备 | 第28页 |
| 3.2.3 样品表征 | 第28页 |
| 3.2.4 光催化性能测试 | 第28-29页 |
| 3.2.5 活性物种检测 | 第29页 |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29-44页 |
| 3.3.1 Cd_5H_2(PO_4)_4·4H_2O花状微球分析 | 第29-34页 |
| 3.3.2 Cd_5(PO_4)_2P_2O_7分级微球分析 | 第34-42页 |
| 3.3.3 一步光催化法净化处理Cd~(2+)和RhB废水溶液的探索 | 第42-44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4章 羟基磷酸镉(Cd-Hap)的控制合成及光催化性能探究 | 第45-60页 |
| 4.1 引言 | 第45页 |
| 4.2 实验部分 | 第45-47页 |
| 4.2.1 实验药品与仪器 | 第45-46页 |
| 4.2.2 样品制备 | 第46-47页 |
| 4.2.3 样品表征方法 | 第47页 |
| 4.2.4 光催化性能测试 | 第47页 |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7-59页 |
| 4.3.1 Cd-Hap形貌控制合成 | 第47-52页 |
| 4.3.2 Ag_3PO_4/Cd-Hap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52-55页 |
| 4.3.3 CdS QDs@Cd-Hap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光催化产氢性能探究 | 第55-59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 5.1 论文主要结论 | 第60-61页 |
| 5.2 论文创新点 | 第61页 |
| 5.3 论文展望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78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78-79页 |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