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6-31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6-18页
        1.1.1 现实背景与意义第16-17页
        1.1.2 理论背景与意义第17-18页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第18-19页
        1.2.1 研究目标第18页
        1.2.2 研究内容第18-19页
    1.3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第19-26页
        1.3.1 概念界定及辨析第19-22页
        1.3.2 文献综述第22-25页
        1.3.3 文献述评第25-26页
    1.4 技术路线与章节安排第26-28页
        1.4.1 技术路线第26-27页
        1.4.2 章节安排第27-28页
    1.5 研究方法与可能的创新点第28-31页
        1.5.1 研究方法第28-29页
        1.5.2 可能的创新点第29-31页
第2章 理论基础第31-45页
    2.1 产业集聚的动因第31-34页
        2.1.1 产业集聚的内生动因:区位理论与外部性理论第31-33页
        2.1.2 产业集聚的外生动因:制度安排第33-34页
    2.2 产业集聚的机制第34-41页
        2.2.1 产业集聚的经济基础:基于产业链的产业分工理论第34-36页
        2.2.2 产业集聚的协同机制:产业协同理论第36-37页
        2.2.3 产业集聚的稳定机制:自组织系统理论第37-39页
        2.2.4 产业集聚的增强机制:外部性理论第39-41页
    2.3 产业集聚的经济增长效应第41-44页
        2.3.1 经济增长理论对空间集聚的忽视:传统经济增长理论第41-42页
        2.3.2 空间集聚与经济内生增长理论的结合:新经济地理学第42-44页
    2.4 理论述评第44-45页
第3章 京津冀产业集聚格局的时空演化第45-77页
    3.1 京津冀经济发展水平的历史进程第45-48页
    3.2 京津冀经济关联和空间结构特征第48-60页
        3.2.1 研究方法第49-50页
        3.2.2 京津冀经济空间联系水平的测度第50-60页
    3.3 京津冀产业集聚水平的测度和特征第60-75页
        3.3.1 基于区位熵的传统产业集聚水平测度第60-63页
        3.3.2 基于标准差椭圆的产业协同集聚水平测度第63-75页
    3.4 本章小结第75-77页
第4章 京津冀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第77-103页
    4.1 产业协同集聚的内部结构第78-83页
        4.1.1 问题提出与理论分析第78-80页
        4.1.2 实证检验第80-83页
    4.2 产业协同集聚与产业结构高级化第83-88页
        4.2.1 问题提出与理论分析第83-85页
        4.2.2 实证检验第85-88页
    4.3 城市规模、产业协同集聚与经济增长第88-101页
        4.3.1 理论分析第88-95页
        4.3.2 计量方法、模型设计与变量处理第95-99页
        4.3.3 门限效应检验第99-100页
        4.3.4 实证结果解析第100-101页
    4.4 本章小结第101-103页
第5章 京津冀产业多样化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第103-117页
    5.1 城市规模、多样化集聚与经济增长第103-110页
        5.1.1 理论分析第103-105页
        5.1.2 计量方法、模型设计与变量处理第105-107页
        5.1.3 门限效应检验第107-109页
        5.1.4 实证结果解析第109-110页
    5.2 产业多样化集聚与产业分工结构的空间均衡第110-115页
        5.2.1 产业多样化集聚与产业分工的互动机理第110-111页
        5.2.2 协同发展背景下的产业集聚与分工体系第111-113页
        5.2.3 基于分工的产业集聚发展模式第113-115页
    5.3 本章小结第115-117页
第6章 京津冀产业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第117-138页
    6.1 产业再集聚的现实基础第117-121页
        6.1.1 经济差距过大第117-118页
        6.1.2 人口极化第118-120页
        6.1.3 环境破坏第120-121页
    6.2 产业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第121-127页
        6.2.1 产业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第121-124页
        6.2.2 产业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数理验证第124-127页
    6.3 产业再集聚的优化路径第127-136页
        6.3.1 产业再集聚的空间布局第127-129页
        6.3.2 产业再集聚的二次创新第129-132页
        6.3.3 产业再集聚的三地协同机制第132-135页
        6.3.4 产业再集聚的区域外延与战略融合第135-136页
    6.4 本章小结第136-138页
第7章 结论、政策建议与展望第138-142页
    7.1 结论与政策建议第138-141页
        7.1.1 主要研究结论第138-139页
        7.1.2 政策建议第139-141页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141-142页
参考文献第142-154页
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第154-155页
致谢第155-156页
作者简介第156-157页

论文共1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金融结构对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私募股权投资对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