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经济法论文--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法令论文--企业法、公司法论文

公司机会规则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绪论第8-12页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第8-9页
        (一)研究背景第8页
        (二)研究意义第8-9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0页
        (一)国外研究现状第9-10页
        (二)国内研究现状第10页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0-12页
        (一)研究内容第10-11页
        (二)研究方法第11-12页
第一章 公司机会规则的理论概述第12-18页
    一、公司机会的法律性质第12-14页
        (一)公司机会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财产第12-13页
        (二)公司机会不具有权利属性第13页
        (三)公司机会具有法益属性第13-14页
    二、公司机会规则的理论依据第14-15页
        (一)经济学依据第14-15页
        (二)法理学依据第15页
    三、公司机会规则的起源与发展第15-18页
        (一)公司机会规则在英美法系国家的起源与发展第15-16页
        (二)公司机会规则在大陆法系国家的引入第16-18页
第二章 我国公司机会规则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第18-28页
    一、公司机会规则在我国的引入和立法现状第18-19页
        (一)公司机会规则在我国的引入第18页
        (二)公司机会规则在我国的立法现状第18-19页
    二、公司机会规则在我国的司法现状第19-23页
        (一)案例来源说明第19页
        (二)我国2005年——2016 年公司机会案例的样本统计第19-21页
        (三)样本分析与分析结论第21-23页
    三、公司机会规则在我国存在的问题第23-28页
        (一)不全面的主体界定第23-24页
        (二)缺失的公司机会认定标准第24-25页
        (三)不完善的抗辩事由第25-26页
        (四)失衡的举证责任第26-28页
第三章 英美法系公司机会规则的观察与借鉴第28-38页
    一、英美法系公司机会规则义务主体适用范围的界定第28-29页
        (一)董事第28页
        (二)控制股东第28-29页
        (三)高级主管第29页
    二、英美法系公司机会的认定标准第29-34页
        (一)美国公司机会的认定标准第29-33页
        (二)英国公司机会的认定标准第33-34页
    三、英美法系受信人利用公司机会的抗辩事由第34-38页
        (一)美国判例和法协会的规定第34-37页
        (二)英国判例的规定以及2006年公司法的规定第37-38页
第四章 我国公司机会规则的完善第38-46页
    一、我国公司机会规则义务主体范围的重构第38-39页
        (一)补充实际控制人和控制股东作为义务主体第38页
        (二)补充监事作为义务主体第38-39页
    二、明确公司机会的认定标准第39-41页
        (一)属于公司的业务范围第39页
        (二)公司对该机会具有期待利益第39-40页
        (三)董事利用职务便利作为辅助要素第40页
        (四)公司有能力利用商业机会第40-41页
    三、完善董事利用公司机会的抗辩事由和程序第41-43页
        (一)董事利用公司机会的抗辩事由第41-42页
        (二)董事合理利用公司机会的程序设计第42-43页
    四、举证责任制度的重构第43-44页
    五、董事篡夺公司机会预防措施的构建第44-46页
        (一)通过公司章程和合同事前规定公司机会的范围第44-45页
        (二)事先积极和完全的披露第45-46页
结语第46-47页
致谢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附录第51-5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及研究成果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下一篇:撞击雾化条件下溴化锂溶液再生过程的传热传质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