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金融法论文--证券管理法令论文

信用评级机构监管法律问题研究

论文创新点第5-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1页
引言第16-26页
    一、本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第16-18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21页
    三、本文研究框架第21-24页
    四、研究的创新与局限第24-26页
第一章 信用评级与评级机构第26-41页
    第一节 信用评级的概念与分类第26-32页
        一、信用评级的概念第26-30页
        二、信用评级的分类第30-32页
    第二节 信用评级的经济学解读和作用第32-36页
        一、信用评级的经济学解读第32-33页
        二、信用评级的作用第33-36页
    第三节 信用评级机构第36-39页
        一、信用评级机构与征信机构的区别第37页
        二、信用评级机构与证券咨询机构的区别第37-38页
        三、信用评级机构与会计师事务所的区别第38-39页
    本章小结第39-41页
第二章 评级机构监管制度的演进与改革第41-89页
    第一节 评级机构监管制度的历史演进第41-55页
        一、声誉资本理论与自律监管第41-46页
        二、监管特许权论与法律监管第46-51页
        三、对声誉资本约束机制的反思第51-55页
    第二节 次贷危机后评级机构监管制度的改革第55-82页
        一、美国的监管改革第56-63页
        二、欧盟的监管改革第63-71页
        三、澳大利亚的监管改革第71-74页
        四、有关国际组织的监管建议第74-82页
    第三节 评级机构监管制度改革的趋势第82-87页
        一、加强对评级机构的监管已成共识第82页
        二、提高评级质量成为监管主要目标第82-83页
        三、监管规则逐步趋同第83-84页
        四、注重国际协调与合作第84-85页
        五、美欧监管改革的差异所在第85-87页
    本章小结第87-89页
第三章 评级市场准入制度的构建——垄断与竞争的平衡第89-102页
    第一节 评级业垄断的危害与成因第89-93页
        一、垄断的危害第89-92页
        二、垄断的成因第92-93页
    第二节 垄断与竞争平衡的路径选择第93-96页
        一、不对称规制促进有效竞争第93-94页
        二、准入条件设置上“输入”与“输出”并重第94-95页
        三、消除监管对评级的过度依赖第95-96页
    第三节 评级机构市场准入的监管改革第96-100页
        一、美国关于准入的监管改革第96-98页
        二、欧盟关于准入的监管改革第98-100页
    本章小结第100-102页
第四章 评级利益冲突问题的监管——基于发行人付费模式的分析第102-118页
    第一节 利益冲突的产生和类型第102-107页
        一、利益冲突的产生第102-104页
        二、利益冲突的类型第104-107页
    第二节 美欧对利益冲突问题的监管改革第107-113页
        一、利益冲突监管的主要规则第108-112页
        二、利益冲突的披露规则第112-113页
        三、利益冲突监管的保障规则第113页
    第三节 解决利益冲突问题的替代方案第113-116页
        一、恢复订阅人付费模式第114页
        二、组建政府运营的评级机构第114-115页
        三、组建买方控制的评级机构第115-116页
    本章小结第116-118页
第五章 评级信息披露问题的监管——自愿披露与强制披露的选择第118-132页
    第一节 评级市场信息披露的理论分析第118-123页
        一、评级市场中的信息披露第118-120页
        二、评级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的价值取向第120-121页
        三、制约评级市场信息披露效果的因素第121-123页
    第二节 评级市场信息披露的模式选择第123-127页
        一、信息披露模式的历史演进第123-124页
        二、主要的信息披露模式第124-127页
    第三节 美国评级机构信息披露监管的主要规则第127-130页
        一、信息披露的主要内容第127-128页
        二、信息披露的时间和格式第128页
        三、信息披露的保障制度第128-129页
        四、防止非公开信息滥用问题第129-130页
    本章小结第130-132页
第六章 评级机构的法律责任——强化权利与义务的平衡第132-152页
    第一节 评级机构问责的主要法律障碍第132-134页
        一、声誉资本的监管理念第132-133页
        二、宪法第一修正案的保护第133-134页
    第二节 次贷危机后评级机构法律责任制度的新发展第134-142页
        一、立法层面第134-135页
        二、司法层面第135-142页
    第三节 评级机构法律责任体系的完善第142-150页
        一、评级机构的法律责任第142-144页
        二、评级机构民事责任的构建第144-150页
    本章小结第150-152页
第七章 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监管制度的完善第152-168页
    第一节 我国信用评级业的概况第152-155页
        一、我国信用评级业发展历程第152-154页
        二、我国信用评级业发展现状第154-155页
    第二节 我国信用评级业监管的主要问题第155-157页
        一、信用评级业法律法规建设滞后第155-156页
        二、信用评级业的监管主体不明第156页
        三、缺乏行业自律机制第156-157页
    第三节 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前景第157-160页
        一、评级业所处的债券市场环境不断优化第157页
        二、信用评级业发展面临的政策环境不断完善第157-158页
        三、对信用评级业战略地位的认识正不断深化第158-160页
    第四节 完善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监管的思路第160-167页
        一、制定完善多层次的信用评级监管法律体系第160-161页
        二、明确发展与监管并重的监管目标第161-162页
        三、确定以法律监管主,市场约束为辅的监管模式第162-163页
        四、建立统一的监管组织体系,确定合理的监管范围第163-167页
        五、加强监管的国际协调与合作第167页
    本章小结第167-168页
参考文献第168-177页
攻博期间发表科研成果目录第177-178页
后记第178页

论文共1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我国政府采购法律制度的完善
下一篇:环境法律责任制度的反思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