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争取SO_2和NO_X 减排的目的及现实意义 | 第10页 |
| ·国内外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技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0-12页 |
| ·光催化脱硫脱硝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光催化脱硫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光催化脱硝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3页 |
| ·光催化同时脱硫脱硝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论文研究背景 | 第14页 |
|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目的 | 第14-16页 |
| 第2章 Ti0_2光催化技术 | 第16-21页 |
| ·TiO_2光催化氧化还原机理 | 第16-17页 |
| ·TiO_2的改性与可见光催化 | 第17-19页 |
| ·贵金属沉积 | 第17-18页 |
| ·金属元素掺杂 | 第18页 |
| ·表面光敏化 | 第18页 |
| ·复合半导体 | 第18-19页 |
| ·非金属元素掺杂 | 第19页 |
| ·纳米TiO_2的固定化研究 | 第19-20页 |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 第3章 新型Ti0_2(NZN/T)的制备及其性能测试与表征 | 第21-28页 |
| ·石英砂负载的NZN/T 制备 | 第21页 |
| ·NZN/T 光催化活性的测定 | 第21-25页 |
| ·掺杂物对催化剂光催化效率的影响 | 第22-23页 |
| ·不同的过渡金属掺杂量对催化剂光催化效率的影响 | 第23页 |
| ·煅烧温度对催化剂光催化效率的影响 | 第23-24页 |
| ·煅烧时间对催化剂光催化效率的影响 | 第24-25页 |
| ·TiO_2催化剂的表征 | 第25-27页 |
| ·光催化剂的XRD 分析 | 第25-26页 |
| ·NZN/T 型光催化剂的UV-vis 光谱分析 | 第26-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4章 光催化同时脱硫脱硝的中试实验研究 | 第28-35页 |
| ·实验条件 | 第28页 |
| ·实验系统 | 第28-29页 |
| ·TiO_2光催化剂乳液的制备 | 第28页 |
| ·光催化反应器及催化剂负载 | 第28-29页 |
| ·光催化脱除SO_2的实验研究 | 第29-32页 |
| ·流量对光催化脱硫效率的影响 | 第29-30页 |
| ·温度对光催化脱硫效率的影响 | 第30-31页 |
| ·SO_2浓度对光催化脱硫效率的影响 | 第31-32页 |
| ·光催化脱除NO 的实验研究 | 第32-34页 |
| ·流量对NO 脱除效率的影响 | 第32页 |
| ·温度对NO 脱除效率的影响 | 第32-33页 |
| ·NO 浓度对光催化脱硝效率的影响 | 第33-34页 |
| ·同时脱硫脱硝的实验研究 | 第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第5章 光催化脱除S0_2及NO 动力学实验研究 | 第35-46页 |
| ·光催化脱除SO_2及NO 动力学实验系统 | 第35页 |
| ·光催化脱除SO_2动力学实验结果分析 | 第35-40页 |
| ·光催化脱除SO_2宏观反应动力学研究 | 第35-38页 |
| ·光催化氧化SO_2的Langmuir-Hinshelwood 动力学模型拟合 | 第38-40页 |
| ·光催化脱除NO 动力学实验结果分析 | 第40-45页 |
| ·光催化脱除NO 宏观反应动力学研究 | 第40-43页 |
| ·光催化氧化NO 的Langmuir-Hinshelwood 动力学模型拟合 | 第43-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第6章 光催化同时脱硫脱硝的机理研究 | 第46-51页 |
| ·TiO_2光催化同时脱硫脱硝反应机理研究 | 第46页 |
| ·含水条件下光催化反应历程预测 | 第46-48页 |
| ·光催化同时脱硫脱硝产物分析 | 第46-47页 |
| ·含水条件光催化脱硫脱硝的反应历程的推测 | 第47-48页 |
| ·无水条件下光催化反应反应历程的推测 | 第48-50页 |
| ·光催化氧化SO_2的反应历程 | 第48-49页 |
| ·光催化氧化NO 的反应历程 | 第49-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1-53页 |
| ·结论 | 第51页 |
| ·建议 | 第51-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58-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
| 详细摘要 | 第60-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