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目录 | 第5-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7-9页 |
选题依据 | 第7-9页 |
第2章 P2P 网络借贷的基本概述 | 第9-17页 |
2.1 P2P 网络借贷的含义 | 第9页 |
2.2 P2P 网络借贷的发展轨迹 | 第9-10页 |
2.3 P2P 网络借贷的特征 | 第10-12页 |
2.3.1 P2P 网络借贷与商业信贷的比较 | 第10-11页 |
2.3.2 P2P 网络借贷与小额贷款等民间融资的比较 | 第11-12页 |
2.4 P2P 网络借贷的法律性质 | 第12-17页 |
2.4.1 证券发行说 | 第12-13页 |
2.4.2 准金融性质说 | 第13-14页 |
2.4.3 居间服务说 | 第14-15页 |
2.4.4 我国 P2P 网络借贷的法律性质 | 第15-17页 |
第3章 我国 P2P 网络借贷平台存在的法律问题 | 第17-25页 |
3.1 P2P 网络借贷平台身份定位不清,监管机构不明确 | 第17-19页 |
3.2 第三方支付资金监管缺失 | 第19-20页 |
3.3 P2P 网络借贷平台运行数据的不够公开 | 第20-21页 |
3.4 P2P 网络借贷平台风险(保险)金制度的缺失 | 第21-23页 |
3.5 “生前遗嘱”制度设计的缺失 | 第23-24页 |
3.6 P2P 网络借贷平台泄露平台参与者个人隐私 | 第24-25页 |
第4章 我国其他 P2P 网贷参与主体的法律问题 | 第25-31页 |
4.1 借贷者相关的法律问题 | 第25-29页 |
4.1.1 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的不完善 | 第25-26页 |
4.1.2 信用评价体系设计的落后 | 第26-27页 |
4.1.3 借款用途不清,贷后资金使用缺乏监管 | 第27-29页 |
4.2 出借者的资金来源缺乏审核的问题 | 第29页 |
4.3 平台其他参与者的法律问题 | 第29-31页 |
第5章 P2P 网络借贷行业法规的改革建议 | 第31-37页 |
5.1 明确 P2P 网络借贷平台身份定位和监管机构 | 第31-32页 |
5.2 加强监管第三方支付资金 | 第32页 |
5.3 促进 P2P 网络借贷平台运行数据的公开 | 第32-33页 |
5.4 建立 P2P 网络借贷平台风险(保险)金制度 | 第33-34页 |
5.5 确立“生前遗嘱”制度,保障网贷行业的稳定 | 第34页 |
5.6 保障 P2P 网络借贷平台参与者的个人隐私 | 第34-35页 |
5.7 完善其他网贷参与主体的相关法律问题 | 第35-37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37-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