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社会经济结构与体制论文--产业结构论文

产业结构合理化与城镇化中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致谢第5-6页
中文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1 引言第11-17页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研究方法第12页
    1.3 研究内容第12-13页
    1.4 主要创新点第13页
    1.5 概念界定第13-17页
        1.5.1 城市化与城镇化第13-14页
        1.5.2 产业结构合理化第14-15页
        1.5.3 农业剩余劳动力与农村剩余劳动力第15-16页
        1.5.4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第16-17页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第17-23页
    2.1 理论基础第17-18页
        2.1.1 马克思的人口迁移思想和相对过剩人口理论第17页
        2.1.2 刘易斯理论及其衍生理论第17-18页
        2.1.3 拉文斯坦的推——拉理论第18页
    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8-20页
    2.3 国外研究综述第20-21页
    2.4 文献综述评价第21-23页
3 产业结构合理化、城镇化与劳动力转移的基本规律第23-36页
    3.1 产业结构合理化与城镇化进程的相互关系第23-25页
        3.1.1 产业结构合理化与城镇化相互关系的理论基础第23页
        3.1.2 产业结构合理化与城镇化相互关系的实践特征第23-24页
        3.1.3 产业结构合理化与城镇化相互关系的内在机制第24-25页
    3.2 产业结构合理化与劳动力转移第25-30页
        3.2.1 产业结构合理化与劳动力转移关系的演进特征第25-27页
        3.2.2 产业结构合理化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速度与规模第27-29页
        3.2.3 工业化国家产业变迁与劳动力转移的基本规律第29-30页
    3.3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规律第30-36页
        3.3.1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征第30-33页
        3.3.2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模式第33-36页
4 产业结构合理化与城镇化发展中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型第36-49页
    4.1 模型构建的理论依据第36-38页
        4.1.1 模型的基本原理第36-37页
        4.1.2 模型构建思路第37-38页
        4.1.3 农村剩余劳动力均衡第38页
    4.2 模型的基本内容第38-45页
        4.2.1 基本假设第38-39页
        4.2.2 供给函数第39-42页
        4.2.3 需求函数第42-44页
        4.2.4 供求模型第44-45页
    4.3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型的构建与应用第45-49页
        4.3.1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供求模型第45-47页
        4.3.2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历史第47-48页
        4.3.3 供求模型对于我国实际的政策含义第48-49页
5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49-59页
    5.1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第49-53页
        5.1.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前障碍多第49-51页
        5.1.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后稳定难第51-53页
    5.2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53-59页
        5.2.1 推力不足:农村第二、三产业发展放缓第53-54页
        5.2.2 拉力不足:城镇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力有限第54-57页
        5.2.3 摩擦力过大:制度的阻碍与影响第57-59页
6 政策建议第59-66页
    6.1 产业促进政策第59-60页
        6.1.1 继续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第59页
        6.1.2 以企业和产业集聚推动城镇化第59-60页
        6.1.3 积极发展服务业并完善市场管理体系第60页
        6.1.4 实施市场开放政策第60页
    6.2 城镇发展政策第60-62页
        6.2.1 制定完善的城镇发展规划,促进城镇有序发展第61页
        6.2.2 鼓励和支持高等级大城市的适度快速发展第61-62页
        6.2.3 加快小城镇的人口聚集和经济聚集第62页
    6.3 农村发展政策第62-63页
        6.3.1 控制农村人口增长数量第62-63页
        6.3.2 加大对农村教育事业的投入第63页
        6.3.3 大力扶持农业第63页
    6.4 城乡流动政策第63-66页
        6.4.1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城乡人口自由流动第64页
        6.4.2 实行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就业制度第64页
        6.4.3 深化土地制度改革,规范土地流转第64-65页
        6.4.4 解决转移到城镇劳动力的社会保障与就业质量问题第65-66页
7 结论第66-67页
    7.1 研究结论第66页
    7.2 待研究的问题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69页
索引第69-71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考虑三轨电压的列车节能优化控制算法研究
下一篇: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特征与周边土地利用互动关系--基于北京市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