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目标定位及发展路径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1 绪论第14-40页
    1.1 论文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4-17页
        1.1.1 研究背景第14-15页
        1.1.2 研究意义第15-17页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7-19页
    1.3 研究的创新点第19-20页
    1.4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第20-40页
        1.4.1 民用航空制造业发展研究第20-28页
        1.4.2 发展战略理论综述第28-34页
        1.4.3 博弈论相关理论综述第34-40页
2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演进历程—基于多源流理论的分析第40-58页
    2.1 问题源流: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曲折发展之路第41-48页
        2.1.1 中国航空制造业发展的现状第41-43页
        2.1.2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发展历程第43-46页
        2.1.3 当前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存在的不足第46-47页
        2.1.4 过去30多年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教训第47-48页
    2.2 政策源流:以自主创新为主要特征的大飞机发展战略第48-53页
        2.2.1 大飞机市场问题第49页
        2.2.2 “自主创新”还是“技术引进”为主第49-51页
        2.2.3 优先发展“干线”还是“支线”飞机第51-52页
        2.2.4 大型客机项目应采取的机制第52-53页
    2.3 政治源流: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需求第53-55页
    2.4 开启“机会之窗”:大飞机政策的最终形成第55-56页
    2.5 本章小结第56-58页
3 国际民用航空制造业的发展路径第58-80页
    3.1 国际航空制造业发展情况第58-64页
        3.1.1 国际航空制造业发展历程第58页
        3.1.2 国际民用航空制造业发展趋势第58-59页
        3.1.3 民用航空制造业的主要特征第59-61页
        3.1.4 民用航空制造业面临的新挑战第61-64页
    3.2 美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发展模式第64-71页
        3.2.1 美国大飞机产业政策第65-69页
        3.2.2 波音成功经验的启示第69-71页
    3.3 欧洲民用航空制造业发展模式第71-74页
        3.3.1 欧盟大飞机产业政策第71-73页
        3.3.2 空客成功经验的启示第73-74页
    3.4 俄罗斯民用航空制造业发展模式第74-77页
    3.5 巴西民用航空制造业发展模式第77-78页
    3.6 本章小结第78-80页
4 民用航空制造业市场进入的机制分析第80-96页
    4.1 古诺模型第80-81页
    4.2 民用航空制造业市场进入机制分析第81-93页
        4.2.1 当前民用航空制造业市场为单一寡头垄断的情况第83-86页
        4.2.2 当前民用航空制造业市场为双寡头垄断的情况第86-93页
    4.3 本章小结第93-96页
5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影响因素及发展前景分析第96-126页
    5.1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第96-103页
        5.1.1 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第96-98页
        5.1.2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第98-103页
    5.2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需求分析第103-116页
        5.2.1 中国民航飞机市场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第103-105页
        5.2.2 中国民航飞机市场需求分析第105-111页
        5.2.3 中国航线数量、航空旅客周转量与民航飞机市场需求的实证检验第111-113页
        5.2.4 中国民航飞机市场需求预测的合理性检验第113-116页
    5.3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发展的障碍性分析第116-123页
        5.3.1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分析第116-118页
        5.3.2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发展的资源性障碍分析第118-121页
        5.3.3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发展的结构性障碍分析第121-123页
    5.4 本章小结第123-126页
6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竞争力分析第126-148页
    6.1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ISV分析第126-132页
        6.1.1 产业链分析第126-128页
        6.1.2 供应链分析第128-131页
        6.1.3 价值链分析第131-132页
    6.2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五力模型”分析第132-142页
        6.2.1 行业竞争者第133-137页
        6.2.2 零部件供应商第137-140页
        6.2.3 整机采购商第140页
        6.2.4 潜在的进入者第140-141页
        6.2.5 替代产品第141-142页
    6.3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内部资源能力分析第142-147页
        6.3.1 技术资源与能力分析第142-144页
        6.3.2 市场资源与能力分析第144-146页
        6.3.3 网络资源与能力分析第146-147页
    6.4 本章小结第147-148页
7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发展战略定位第148-170页
    7.1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发展思路第148-156页
        7.1.1 项目成功第150-151页
        7.1.2 公司发展第151-152页
        7.1.3 产业带动第152-155页
        7.1.4 聚焦发展第155-156页
    7.2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目标定位第156-160页
        7.2.1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业务定位第156-157页
        7.2.2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市场定位第157-158页
        7.2.3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产品定位第158-159页
        7.2.4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客户定位第159-160页
    7.3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战略选择第160-167页
        7.3.1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战略第161-163页
        7.3.2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国际化发展战略第163-165页
        7.3.3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集群化发展战略第165-167页
    7.4 本章小结第167-170页
8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发展路径选择第170-192页
    8.1 扩能路径第170-176页
        8.1.1 突出技术创新第170-174页
        8.1.2 注重人才培养第174-175页
        8.1.3 培育适航能力第175-176页
    8.2 拓展路径第176-184页
        8.2.1 强化政府扶持职能第176-178页
        8.2.2 筹建航空企业联盟第178-180页
        8.2.3 完善产业集群模式第180-184页
    8.3 提升路径第184-190页
        8.3.1 完善体制机制第184-186页
        8.3.2 强调文化引领第186-188页
        8.3.3 打造一流品牌第188-190页
    8.4 本章小结第190-192页
9 结论及展望第192-196页
    9.1 主要结论第192-194页
    9.2 主要不足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194-196页
参考文献第196-204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204页
学习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204-208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208页

论文共2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社会资本视角下的我国民间金融发展问题研究
下一篇:中国国有企业构建学习型组织的理论与实践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