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GPU 与 CUDA | 第8-9页 |
1.2 非线性光学 | 第9-12页 |
1.2.1 简介 | 第9-10页 |
1.2.2 非线性光学的发现 | 第10-11页 |
1.2.3 纳米管材料的非线性光学性质 | 第11-12页 |
1.3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 第12-14页 |
第2章 实验方法与基础 | 第14-29页 |
2.1 CUDA 简介 | 第14-17页 |
2.2 量子化学简介 | 第17-18页 |
2.3 量子化学基本原理 | 第18-21页 |
2.3.1 Schr dinger 方程 | 第18-19页 |
2.3.2 BornOppenheimer 近似 | 第19-20页 |
2.3.3 单电子近似 | 第20-21页 |
2.4 密度泛函理论方法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 | 第21-24页 |
2.4.1 HogenbergKohn 定理 | 第22页 |
2.4.2 KohnSham 方程 | 第22-24页 |
2.5 基组的选择 | 第24页 |
2.6 量子化学计算包 | 第24-25页 |
2.7 非线性光学的原理 | 第25页 |
2.8 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理论计算方法 | 第25-29页 |
2.8.1 有限场 (FF)方法 | 第25-26页 |
2.8.2 态求和 (SOS)方法 | 第26-29页 |
第3章 态求和(SOS)方法计算程序的改写 | 第29-44页 |
3.1 态求和 (SOS)模型的线性转化 | 第29-30页 |
3.2 计算线性极化率的程序的改写及解析 | 第30-36页 |
3.2.1 CUDA C 语言改写的计算线性极化率的程序 | 第30-34页 |
3.2.2 计算线性极化率的程序的解析 | 第34-36页 |
3.3 计算第一超极化率的程序的改写及解析 | 第36-42页 |
3.3.1 CUDA C 语言改写的计算第一超极化率的程序 | 第36-41页 |
3.3.2 计算第一超极化率的程序的解析 | 第41-4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4章 单壁 BN/C 掺杂纳米管的非线性光学性质研究 | 第44-67页 |
4.1 体系模型与计算方法 | 第44页 |
4.2 六种纳米管的计算结果与讨论 | 第44-65页 |
4.2.1 六种纳米管的结构性质 | 第44-47页 |
4.2.2 六种纳米管的静态第一超极化率与电子吸收光谱的关系 | 第47-55页 |
4.2.3 六种纳米管的结构性质与静态第一超极化率关系的分析 | 第55-56页 |
4.2.4 六种纳米管在不同外场下所具有的第一超极化率 | 第56-60页 |
4.2.5 六种纳米管在特定外场下所具有的第一超极化率与电子吸收光谱的关系 | 第60-65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结论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