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采运与利用论文--木材学论文

竹材预水解碳水化合物溶出规律及其降解机制研究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0页
目录第11-14页
第1章 绪论第14-41页
    1.1 研究背景第14-17页
        1.1.1 溶解浆发展概况第14-15页
        1.1.2 生物质精炼与制浆造纸的结合第15-17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39页
        1.2.1 预处理脱除半纤维素的方式第17-20页
        1.2.2 木质纤维原料水解反应机理第20-32页
        1.2.3 传质因素对半纤维素水解降解反应及溶出的影响第32-35页
        1.2.4 纤维素及半纤维素水解反应动力学第35-39页
    1.3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第39-41页
第2章 水解液的组成及性质第41-75页
    2.1 实验原料和实验方法第42-48页
        2.1.1 实验原料及试剂第42-43页
        2.1.2 实验方法第43-45页
        2.1.3 分析方法第45-48页
    2.2 结果与讨论第48-74页
        2.2.1 水解过程中水解液组成第48-53页
        2.2.2 水解液中半纤维素性质第53-62页
        2.2.3 水解液物理性质第62-67页
        2.2.4 水解液中胶粒分析第67-74页
    2.3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3章 半纤维素降解及溶出机制第75-97页
    3.1 原料和实验方法第75-79页
        3.1.1 原料及试剂第75-76页
        3.1.2 实验方法第76-77页
        3.1.3 分析方法第77-79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79-96页
        3.2.1 水解过程中半纤维素的溶出及降解第79-85页
        3.2.2 传质因素对半纤维素溶出的影响第85-92页
        3.2.3 水解过程中竹片中半纤维素性质表征第92-96页
    3.3 本章小结第96-97页
第4章 纤维素降解及溶出机制第97-119页
    4.1 原料和实验方法第98-102页
        4.1.1 原料及试剂第98页
        4.1.2 实验方法第98-99页
        4.1.3 分析方法第99-102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102-118页
        4.2.1 预水解过程中纤维素的降解及溶出规律第102-110页
        4.2.2 预水解对纤维素晶体结构的影响第110-115页
        4.2.3 纤维素降解动力学第115-118页
    4.3 本章小结第118-119页
第5章 木质素迁移对半纤维素脱除的影响第119-140页
    5.1 原料和实验方法第120-122页
        5.1.1 原料第120-121页
        5.1.2 实验方法第121页
        5.1.3 分析方法第121-122页
    5.2 结果与讨论第122-139页
        5.2.1 预水解过程中竹片的微观结构变化第122-127页
        5.2.2 预水解过程中竹片表层/内层物质性质分析第127-134页
        5.2.3 微球的形成(木质素迁移)对水解可能的影响及对策第134-135页
        5.2.4 低剂量电子辐照处理对水解的影响第135-139页
    5.3 本章小结第139-140页
第6章 假木质素的生成机制与结构表征第140-166页
    6.1 原料和实验方法第141-146页
        6.1.1 原料第141-142页
        6.1.2 实验方法第142-144页
        6.1.3 分析方法第144-146页
    6.2 结果与讨论第146-165页
        6.2.1 水解固体基质木质素测定方法的确立及假木质素的发现第146-151页
        6.2.2 综纤维素水解过程中形貌变化第151-152页
        6.2.3 综纤维素水解过程化学组成变化第152-156页
        6.2.4 假木质素的结构特征第156-162页
        6.2.5 假木质素产生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第162-165页
    6.3 本章小结第165-166页
结论与展望第166-169页
参考文献第169-18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82-183页
致谢第183页

论文共1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森林公园供给机制研究
下一篇:花生翻译起始因子eIF4E在PStV侵染过程中的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