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中文文摘 | 第4-6页 |
目录 | 第6-9页 |
绪论 | 第9-31页 |
一、本选题的缘起 | 第9-12页 |
二、国内外研究的综述 | 第12-19页 |
三、基本概念界定 | 第19-28页 |
四、本选题的理论框架、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28-31页 |
第一章 文化多样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重要性 | 第31-49页 |
第一节 文化多样化形成的时代背景 | 第31-36页 |
一、经济全球化催生文化多样化 | 第32-33页 |
二、社会信息化助推文化多样化 | 第33-34页 |
三、改革开放蕴涵着文化多样化 | 第34-36页 |
第二节 文化多样化在当前的主要表现 | 第36-44页 |
一、一元文化主导与多样文化并存 | 第36-38页 |
二、传统思想观念与现代价值理念交融 | 第38-41页 |
三、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交流互鉴 | 第41-44页 |
第三节 文化多样化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紧迫性 | 第44-49页 |
一、巩固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的迫切需要 | 第44-45页 |
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内在要求 | 第45-46页 |
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 | 第46-49页 |
第二章 文化多样化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历史背景 | 第49-67页 |
第一节 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 | 第49-53页 |
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自由化思潮 | 第50-51页 |
二、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精神文明建设方针 | 第51-52页 |
三、坚持凝聚社会思想共识、引领社会思潮 | 第52-53页 |
第二节 把好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方向 | 第53-57页 |
一、在大学生中开展“四有”新人教育 | 第54-55页 |
二、在大学生中开展“三观”教育 | 第55-56页 |
三、开展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价值观教育 | 第56-57页 |
第三节 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 | 第57-60页 |
一、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85方案” | 第57-58页 |
二、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98方案” | 第58-59页 |
三、推广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 | 第59-60页 |
第四节 探索大学生价值观践行途径 | 第60-67页 |
一、实施多样化的大学生价值观践行途径 | 第61-62页 |
二、开展树立先进典型和志愿者服务等活动 | 第62-64页 |
三、加强大学生价值观践行领导体制建设 | 第64-67页 |
第三章 文化多样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面临的挑战 | 第67-85页 |
第一节 西方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挑战 | 第67-74页 |
一、当前在高校影响较大的几种西方社会思潮 | 第68-71页 |
二、西方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冲击 | 第71-74页 |
第二节 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挑战 | 第74-79页 |
一、精华与糟粕并存的中国传统文化 | 第74-77页 |
二、传统文化消极因素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 | 第77-79页 |
第三节 不良文化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挑战 | 第79-85页 |
一、逐渐凸显的不良文化趋向 | 第79-81页 |
二、不良文化干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 | 第81-85页 |
第四章 文化多样化背景下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问题及其归因 | 第85-105页 |
第一节 文化多样化背景下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 第85-94页 |
一、大学生在践行国家层面价值目标上存在的问题 | 第86-91页 |
二、大学生在践行社会层面价值取向上存在的问题 | 第91-93页 |
三、大学生在践行个体层面价值准则上存在的问题 | 第93-94页 |
第二节 文化多样化背景下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问题归因 | 第94-105页 |
一、社会原因:影响大学生践行主流价值观的一些负面因素 | 第95-97页 |
二、学校原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 | 第97-100页 |
三、家庭原因:一些学生家长的人生价值取向过于功利化 | 第100-101页 |
四、主体原因: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观障碍 | 第101-105页 |
第五章 文化多样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目标和原则 | 第105-125页 |
第一节 文化多样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目标 | 第105-117页 |
一、实现文化多样化背景下大学生对国家层面价值目标的认同 | 第105-110页 |
二、实现文化多样化背景下大学生对社会层面价值取向的认同 | 第110-114页 |
三、实现文化多样化背景下大学生对个体层面价值准则的认同 | 第114-117页 |
第二节 文化多样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原则 | 第117-125页 |
一、转变理念,坚持以人为本 | 第117-119页 |
二、抓住关键,坚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 | 第119-121页 |
三、找准问题,坚持贴近大学生实际 | 第121-122页 |
四、增强实效,坚持手段方法创新 | 第122-125页 |
第六章 文化多样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途径探析 | 第125-147页 |
第一节 宣传教育: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前提 | 第125-130页 |
一、发挥高校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主阵地作用 | 第126-129页 |
二、发挥新闻媒体在社会主流价值传播方面的主渠道作用 | 第129-130页 |
第二节 文化熏陶: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支撑 | 第130-135页 |
一、营造大学生践行主流价值观的校园文化氛围 | 第131-134页 |
二、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怡情养志的作用 | 第134-135页 |
第三节 示范引领: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推力 | 第135-140页 |
一、发挥高校先进典型对大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 | 第136-137页 |
二、形成社会先进典型对大学生的示范引领效应 | 第137-140页 |
第四节 实践养成: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环节 | 第140-147页 |
一、开展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文明修身类活动 | 第140-141页 |
二、开展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 | 第141-147页 |
结论 | 第147-149页 |
参考文献 | 第149-1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161-163页 |
致谢 | 第163-165页 |
个人简历 | 第165-1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