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第一章 罪犯劳动权与罪犯劳动报酬制度 | 第8-17页 |
| 第一节 罪犯劳动概念及属性 | 第8-9页 |
| 一、罪犯劳动的概念 | 第8页 |
| 二、罪犯劳动的属性 | 第8-9页 |
| 第二节 罪犯劳动权的涵义及特殊性 | 第9-11页 |
| 一、罪犯劳动权的涵义 | 第9-10页 |
| 二、罪犯劳动权利的特殊性 | 第10-11页 |
| 第三节 罪犯劳动报酬制度 | 第11-14页 |
| 一、罪犯劳动报酬制度的涵义 | 第11-13页 |
| 二、罪犯劳动报酬特点 | 第13-14页 |
| 三、罪犯劳动报酬制度是罪犯劳动权益保障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 | 第14页 |
| 第四节 确立罪犯劳动报酬制度的意义 | 第14-17页 |
| 一、罪犯劳动报酬制度建立有利于罪犯人权保障 | 第14-15页 |
| 二、罪犯劳动报酬制度建立有利于实现刑法目的 | 第15页 |
| 三、罪犯劳动报酬制度建立有利于规范监狱管理 | 第15-16页 |
| 四、罪犯劳动报酬制度建立有利于降低罪犯重新犯罪率 | 第16页 |
| 五、罪犯劳动报酬制度建立有利于提升监狱企业运行效率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罪犯劳动报酬制度的历史沿革 | 第17-21页 |
| 第一节 域外罪犯劳动报酬制度的历史发展 | 第17-18页 |
| 一、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前:西方不存在罪犯劳动报酬制度 | 第17页 |
| 二、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罪犯劳动报酬制度的建立 | 第17-18页 |
| 三、罪犯劳动报酬的国际标准 | 第18页 |
| 第二节 我国罪犯劳动报酬制度的历史发展 | 第18-21页 |
| 一、新中国建立前的罪犯劳动报酬制度 | 第18页 |
| 二、新中国建立后的罪犯劳动报酬制度 | 第18-21页 |
| 第三章 我国罪犯劳动报酬制度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 第21-29页 |
| 第一节 我国现行罪犯劳动报酬制度的现状剖析 | 第21-26页 |
| 一、罪犯劳动报酬制度的法律依据总体位阶较低,立法不统一 | 第21-22页 |
| 二、各地罪犯劳动报酬管理办法存在诸多制度缺陷 | 第22-24页 |
| 三、罪犯劳动报酬制度执行不规范 | 第24-25页 |
| 四、对罪犯劳动报酬的监督机制缺失 | 第25-26页 |
| 第二节 我国罪犯劳动报酬制度不足之深层原因分析 | 第26-29页 |
| 一、对罪犯人权保障不到位,现代行刑理念仍未确立 | 第26-27页 |
| 二、《监狱法》对罪犯劳动的性质、目的和地位不明确,造成执法者对罪犯劳动报酬制度认识的偏差 | 第27页 |
| 三、监狱体制改革目标并未完全实现,监狱与监狱企业的职责仍不明确,体制仍未理顺 | 第27-29页 |
| 第四章 域外罪犯报酬制度之比较研究 | 第29-32页 |
| 一、法国对罪犯劳动报酬的具体规定 | 第29页 |
| 二、德国对罪犯劳动报酬的具体规定 | 第29-30页 |
| 三、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对罪犯劳动报酬的具体规定 | 第30页 |
| 四、域外罪犯报酬制度之经验总结 | 第30-32页 |
| 第五章 完善我国罪犯劳动报酬制度的法律思考 | 第32-39页 |
| 第一节 我国监狱劳动报酬制度的立法完善 | 第32-35页 |
| 一、制定统一的罪犯劳动报酬管理规定,提高立法位阶 | 第32-33页 |
| 二、完善罪犯劳动报酬制度的具体规则 | 第33-35页 |
| 第二节、我国罪犯劳动报酬制度的执行完善 | 第35-36页 |
| 一、提高民警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 | 第35-36页 |
| 二、规范罪犯劳动报酬的发放程序 | 第36页 |
| 第三节 我国监狱劳动报酬制度的监督完善 | 第36-39页 |
| 一、完善内部监督体制 | 第37页 |
| 二、完善社会监督体制 | 第37页 |
| 三、明确检察机关作为司法监督的主体地位 | 第37-38页 |
| 四、完善罪犯权利侵害司法救济制度 | 第38-39页 |
| 结语 | 第39-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