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我国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法律机制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一、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的概念与特征 | 第12-18页 |
(一) 概念 | 第12页 |
(二) 三个法律特征 | 第12-13页 |
1、公权力对公权力的监督 | 第12页 |
2、外部制约 | 第12-13页 |
3、监督权与司法权 | 第13页 |
(三) 立法例的比较 | 第13-15页 |
1、国内法 | 第13-14页 |
2、外国法 | 第14-15页 |
(四) 制度的功能分析 | 第15-18页 |
1、“执行难”、“执行乱”怪象的破解 | 第15-16页 |
2、执行环境的维护 | 第16页 |
3、社会公平正义理念的树立与司法权威 | 第16-18页 |
二、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存在的合理性 | 第18-23页 |
(一) 制度与法理 | 第18-19页 |
1、制度依据 | 第18-19页 |
2、法理分析 | 第19页 |
(二) 现实依据 | 第19-23页 |
1、内部监督软弱、乏力 | 第20页 |
2、外部监督虚设、缺位 | 第20-23页 |
三、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 第23-32页 |
(一) 监督的过程 | 第23-25页 |
1、监督程序的启动 | 第23-24页 |
2、民诉法修改前后 | 第24-25页 |
(二) 存在的问题 | 第25-28页 |
1、制度缺陷 | 第25-26页 |
2、运行弊端 | 第26-28页 |
(三) 原因分析 | 第28-32页 |
1、旧的执行理念对检察监督的排斥 | 第29页 |
2、社会对检察监督的误解 | 第29-30页 |
3、法院对检察监督的抵制 | 第30页 |
4、尚处于探索阶段的检察监督 | 第30-32页 |
四、完善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的建议 | 第32-41页 |
(一) 四个原则 | 第32-33页 |
1、依法监督原则 | 第32页 |
2、禁止非正常干预原则 | 第32页 |
3、同级监督原则 | 第32-33页 |
4、当事人申诉主导原则 | 第33页 |
(二) 监督范围与监督方式 | 第33-38页 |
1、监督范围 | 第33-36页 |
2、监督方式 | 第36-38页 |
(三) 配套机制 | 第38-41页 |
1、检察机关的调查取证权 | 第38页 |
2、检法双方的配合机制 | 第38-39页 |
3、对抗诉案件的再审监督权 | 第39页 |
4、与其他部门的协作配合机制 | 第39-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5-46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