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前言 | 第11-14页 |
1.1 凋落物的定义 | 第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二章: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因素 | 第14-22页 |
2.1 内在因素(凋落物自身因素) | 第14-17页 |
2.1.1 凋落物的化学性质 | 第14-16页 |
2.1.2 凋落物的物理性质 | 第16-17页 |
2.2 外在因素 | 第17-20页 |
2.2.1 生物类因素 | 第17页 |
2.2.2 非生物类因素 | 第17-20页 |
2.3 人类活动影 | 第20-22页 |
2.3.1 氮沉降 | 第20页 |
2.3.2 酸沉降 | 第20-21页 |
2.3.3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 | 第21页 |
2.3.4 紫外线辐射 | 第21-22页 |
第三章:凋落物的分解过程 | 第22-23页 |
3.1 淋溶作用 | 第22页 |
3.2 自然粉碎作用 | 第22页 |
3.3 代谢作用 | 第22-23页 |
第四章:凋落物分解的动力学原理 | 第23-25页 |
4.1 氮的释放 | 第23页 |
4.2 磷的释放 | 第23-24页 |
4.3 碳的循环 | 第24页 |
4.4 凋落物混合对其分解的影响 | 第24-25页 |
第五章:实验方法 | 第25-28页 |
5.1 实验样地的概况与选择 | 第25-26页 |
5.1.1 实验地概况 | 第25页 |
5.1.2 实验地选择 | 第25-26页 |
5.2 实验材料的选择 | 第26-27页 |
5.2.1 凋落物种类选择 | 第26页 |
5.2.2 凋落物的采集 | 第26-27页 |
5.3 实验方法 | 第27-28页 |
5.3.1 凋落物网孔袋的制作与埋放 | 第27页 |
5.3.2 凋落物袋的收取与数据测定及分析 | 第27-28页 |
5.3.3 凋落物分解数据的分析 | 第28页 |
第六章: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8-44页 |
6.1 凋落物质量损失率 | 第28-29页 |
6.2 初始化学元素含量对叶片凋落物质量损失的影响 | 第29-35页 |
6.2.1 氮含量与凋落物质量损失线性回归分析 | 第30页 |
6.2.2 磷元素含量与凋落物质量损失线性回归分析 | 第30-31页 |
6.2.3 纤维素含量与凋落物质量损失线性回归分析 | 第31-32页 |
6.2.4 木质素含量与凋落物质量损失线性回归分析 | 第32-33页 |
6.2.5 碳氮比与凋落物质量损失线性回归分析 | 第33-34页 |
6.2.6 碳磷比与凋落物质量损失线性回归分析 | 第34-35页 |
6.3 栖息地与物种对叶片凋落物化学组分的影响 | 第35-44页 |
6.3.1 氮元素 | 第35-37页 |
6.3.2 磷元素 | 第37-38页 |
6.3.3 碳氮比 | 第38-40页 |
6.3.4 碳磷比 | 第40-41页 |
6.3.5 纤维素 | 第41-43页 |
6.3.6 木质素 | 第43-44页 |
第七章:凋落物分解问题的研究与展望 | 第44-46页 |
7.1 实验问题分析 | 第44-45页 |
7.2 问题与展望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