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1.1 甜菜生产技术及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1.1 国外甜菜种植技术 | 第11-12页 |
1.1.2 我国甜菜种植技术及发展现状 | 第12-13页 |
1.2 新疆甜菜种植技术及发展现状 | 第13-14页 |
1.3 新疆甜菜种植技术存在的问题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甜菜高密度种植适宜品种的筛选 | 第15-28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5-17页 |
2.1.1 试验地概况 | 第15页 |
2.1.2 试验品种 | 第15页 |
2.1.3 试验设计 | 第15-16页 |
2.1.4 田间管理 | 第16页 |
2.1.5 田间取样和测定方法 | 第16-17页 |
2.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17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17-26页 |
2.2.1 不同品种叶丛高度的比较 | 第17页 |
2.2.2 不同品种中位叶长度比较 | 第17-18页 |
2.2.3 不同品种中位叶叶柄长度比较 | 第18-20页 |
2.2.4 不同品种中位叶叶片长度和宽度比较 | 第20-22页 |
2.2.5 不同品种叶丛和块根整体重量比较 | 第22页 |
2.2.6 不同品种块根重量比较 | 第22-23页 |
2.2.7 不同品种块根长度比较 | 第23-24页 |
2.2.8 不同品种产量和含糖率比较 | 第24-26页 |
2.2.9 不同品种抗病性分析 | 第26页 |
2.3 结论与讨论 | 第26-28页 |
第三章 适宜甜菜高密度种植的播种与收获机械比较 | 第28-33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8-29页 |
3.1.1 试验材料 | 第28页 |
3.1.2 试验方法 | 第28-29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29-32页 |
3.2.1 播种机械选择 | 第29-30页 |
3.2.2 机械收获 | 第30-31页 |
3.2.3 甜菜收获机使用现状 | 第31-32页 |
3.3 结论与讨论 | 第32-33页 |
第四章 甜菜高密度种植肥水投入对产量和质量影响 | 第33-37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33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33-35页 |
4.2.1 肥料施入不均衡 | 第33-34页 |
4.2.2 肥料投入时间过长 | 第34页 |
4.2.3 水分供应量过大 | 第34-35页 |
4.3 结论与讨论 | 第35-37页 |
4.3.1 减少肥料投入,平衡 NPK 施用比例 | 第35页 |
4.3.2 缩短投肥时间,平衡叶丛、块根生长 | 第35-36页 |
4.3.3 减少生育期投水量,控制起拔水灌量和时间 | 第36-37页 |
第五章 甜菜高密度种植综合植保技术的应用 | 第37-43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37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37-41页 |
5.2.1 病害防治 | 第37-39页 |
5.2.1.1 甜菜白粉病防治 | 第37-38页 |
5.2.1.2 甜菜褐斑病防治 | 第38页 |
5.2.1.3 甜菜根腐病防治 | 第38-39页 |
5.2.1.4 甜菜丛根病防治 | 第39页 |
5.2.2 虫害防治 | 第39-41页 |
5.2.2.1 甜菜象甲防治 | 第39-40页 |
5.2.2.2 甘蓝夜蛾防治 | 第40页 |
5.2.2.3 甜菜叶螨的防治 | 第40-41页 |
5.2.3 草害防治 | 第41页 |
5.2.3.1 一般杂草防除 | 第41页 |
5.2.3.2 菟丝子危害与防治 | 第41页 |
5.3 结论与讨论 | 第41-4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43-47页 |
6.1 结论 | 第43-44页 |
6.1.1 品种性状的变化 | 第43页 |
6.1.2 品种抗病性的变化 | 第43页 |
6.1.3 种植与收获机械的选择 | 第43-44页 |
6.1.4 肥水投入 | 第44页 |
6.1.5 病虫草害防治 | 第44页 |
6.2 建议 | 第44-47页 |
6.2.1 引进新品种,完善品种布局 | 第45页 |
6.2.2 普及机械化使用技术,完善配套作业机械 | 第45页 |
6.2.3 合理水肥投入,平衡利益关系 | 第45-46页 |
6.2.4 完善综合植保技术,促进甜菜稳定发展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作者简介 | 第50-51页 |
导师评阅表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