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经济作物病虫害论文--棉病虫害论文

棉田深翻对黄萎病重病田的抑制效应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言第10-17页
    1.1 棉花黄萎病研究进展第11-12页
        1.1.1 国内外棉花黄萎病研究概况第11页
        1.1.2 新疆棉花黄萎病发生情况第11-12页
    1.2 大丽轮枝菌微菌核研究概况第12-14页
        1.2.1 微菌核的形态特征及分布第12页
        1.2.2 微菌核形成、萌发以及入侵第12-13页
        1.2.3 微菌核的致病力的研究进展第13-14页
    1.3 棉花黄萎病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第14-17页
        1.3.1 农业防治技术第14-15页
            1.3.1.1 选育种植抗病品种第14页
            1.3.1.2 实行轮作倒茬第14-15页
            1.3.1.3 田间管理第15页
        1.3.2 生物防治技术第15页
        1.3.3 化学防治技术第15-17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17-20页
    2.1 棉田深翻 60cm 对黄萎病病情消长的影响第17页
        2.1.1 供试材料第17页
        2.1.2 试验地点及方法第17页
    2.2 棉田深翻对土壤黄萎病菌微菌核影响第17-19页
        2.2.1 棉田土壤中黄萎菌微菌核的分离培养第17-18页
            2.2.1.1 土样采集第17-18页
            2.2.1.2 培养基第18页
            2.2.1.3 土壤中的棉花黄萎菌微菌核分离第18页
        2.2.2 深翻 60cm 对棉花不同生育期棉田土壤中黄萎菌微菌核的发生及病害发生的影响第18页
        2.2.3 深翻 60cm 对棉田土壤黄萎病菌微菌核越冬存活的影响第18-19页
            2.2.3.1 土样采集第18-19页
            2.2.3.2 土壤中棉花黄萎菌微菌核分离检测第19页
    2.3 深翻 60 cm 对黄萎病防治及对棉花产量影响第19-20页
第三章 棉田深翻 60cm 对黄萎病消长的影响第20-22页
第四章 棉田深翻对土壤黄萎病菌微菌核影响第22-29页
    4.1 MSM 培养基上黄萎病菌微菌核菌落形态观察第22-24页
        4.1.1 黄萎病菌微菌核萌发形成的菌落形态观察第22-23页
        4.1.2 光学显微镜下病原菌的形态观察第23-24页
    4.2 深翻与常规棉田不同深度土层土壤棉花黄萎病微菌核数量变化第24-25页
    4.3 深翻 60cm 棉田棉花不同生育期土壤微菌核数量变化及与棉花黄萎病发病的相关性分析第25-26页
        4.3.1 深翻 60cm 棉田棉花不同生育期土壤微菌核数量变化第25-26页
        4.3.2 吐絮期棉田深翻 60cm 黄萎病病情、土壤微菌核数量与产量相关性分析第26页
    4.4 棉田深翻 60cm 对棉花黄萎病微菌核越冬存活的影响第26-27页
    4.5 讨论与结论第27-29页
第五章 深翻 60 cm 对黄萎病防治及对棉花产量影响第29-31页
    5.1 深翻 60 cm 对黄萎病防治效果第29页
    5.2 深翻 60 cm 对棉花产量影响第29-31页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第31-32页
参考文献第32-35页
附录 1第35-36页
致谢第36-37页
个人简历第37-39页
附件第39页

论文共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膜下滴灌盐渍化农田抑盐促生技术研究
下一篇:新疆甜菜高产高效种植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