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城乡金融组织论文

广东省村镇银行脆弱性成因分析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引言第9-17页
    1.1 选题背景第9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9-10页
    1.3 村镇银行相关文献综述第10-14页
        1.3.1 国内研究现状第10-11页
        1.3.2 国外相关研究第11-13页
        1.3.3 文献评述第13-14页
    1.4 金融脆弱性及村镇银行脆弱性的概念界定第14-15页
    1.5 研究思路、内容及研究方法第15-17页
        1.5.1 研究思路及内容第15-16页
        1.5.2 研究方法第16-17页
2. 相关理论基础第17-21页
    2.1 古典假说第17页
    2.2 金融机构脆弱性理论第17-21页
        2.2.1 Minsky的金融不稳定假说第17-18页
        2.2.2 Kregel的安全边界说第18-19页
        2.2.3 银行挤兑模型第19页
        2.2.4 信息不对称及借款人的道德风险第19-21页
3. 村镇银行脆弱性诱因分析第21-26页
    3.1 村镇银行内在问题分析第21-24页
        3.1.1 法定支农责任与盈利责任的冲突第21-22页
        3.1.2 资金来源受限第22页
        3.1.3 硬件软件无法满足运营需求第22-23页
        3.1.4 创新能力较弱第23页
        3.1.5 自由度较低第23-24页
    3.2 村镇银行外部影响因素分析第24-26页
        3.2.1 农村信用环境有待改善第24页
        3.2.2 客户群体风险较大第24-25页
        3.2.3 相关配套政策有待完善第25-26页
4. 广东省村镇银行脆弱性及成因实证分析第26-42页
    4.1 广东省村镇银行脆弱性影响因子分析第26-35页
        4.1.1 层次分析法含义及应用思路第26页
        4.1.2 脆弱性度量指标选取第26-29页
        4.1.3 矩阵的构建及因子权重计算方法第29-32页
        4.1.4 广东省村镇银行脆弱性影响因子权重计算第32-35页
    4.2 广东省村镇银行脆弱性程度分析第35-42页
        4.2.1 脆弱性程度分级与取值范围设定第36-37页
        4.2.2 三级指标分值计算公式第37页
        4.2.3 广东省村镇银行脆弱性程度计算第37-42页
5. 国外创新小额贷款技术及社区银行发展经验借鉴第42-47页
    5.1 美国社区银行的经营特征及比较优势第42-43页
        5.1.1 社区银行的经营特征第42-43页
        5.1.2 美国社区银行的比较优势第43页
    5.2 格莱珉银行贷款模式的基本特征第43-44页
    5.3 德国IPC公司的小额贷款模式第44-47页
6. 降低村镇银行脆弱性的对策建议第47-52页
    6.1 明确市场定位第47-48页
    6.2 扩大资金来源第48-49页
        6.2.1 扩大内部资金来源第48页
        6.2.2 扩大外部资金来源第48-49页
    6.3 加强风险控制第49-50页
        6.3.1 加强外部风险防控第49-50页
        6.3.2 加强内部风险防控第50页
    6.4 担保方式创新第50-52页
7. 结论与展望第52-53页
    7.1 本文主要结论第52页
    7.2 研究展望第52-53页
致谢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产业集群导向的工业园区升级改造研究--以番禺村级工业园区为例
下一篇: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盈利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