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1.1 本文选题的背景 | 第8-14页 |
1.1.1 实验-数值杂交法的研究 | 第8-9页 |
1.1.2 实验-数值杂交法的应用现状 | 第9-11页 |
1.1.3 反问题的研究现状简述 | 第11-12页 |
1.1.4 反问题求解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 本文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及选题的意义 | 第14-15页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基于实验的杂交反演分析方法 | 第17-43页 |
2.1 基于实验的杂交反演分析方法概述 | 第17-20页 |
2.1.1 实验-数值杂交法的优势 | 第17-18页 |
2.1.2 反问题求解技术的优势 | 第18-19页 |
2.1.3 基于实验的杂交反演分析方法 | 第19-20页 |
2.2 反问题的基本概念与求解方法 | 第20-27页 |
2.2.1 反问题的定义和不适定性 | 第21-24页 |
2.2.2 解决反问题不适定性的正则化方法及求解反问题的特点 | 第24-25页 |
2.2.3 反问题的表述及其求解形式 | 第25-27页 |
2.3 最优化技术 | 第27-38页 |
2.3.1 优化方法在反问题求解中的作用 | 第27-29页 |
2.3.2 传统优化技术 | 第29-31页 |
2.3.3 现代优化技术 | 第31-32页 |
2.3.4 变尺度优化方法及其基本过程 | 第32-35页 |
2.3.5 遗传算法及其基本过程 | 第35-38页 |
2.4 基于实验的杂交反演方法在复合材料性能研究中的应用 | 第38-42页 |
2.4.1 杂交反演方法求解问题的注意事项 | 第38-40页 |
2.4.2 反分析方法的选择 | 第40-4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三章 复合材料非线性力学性能的杂交反演研究 | 第43-78页 |
3.1 复合材料非线性力学性能的杂交反演识别的基本思想 | 第44-45页 |
3.2 双金属复合材料板实验 | 第45-56页 |
3.2.1 材料的制备及试件 | 第45-48页 |
3.2.2 单轴拉伸试验和四点弯曲试验 | 第48-52页 |
3.2.3 实验结果 | 第52-56页 |
3.3 双金属复合板各层材料的弹塑性参数的杂交反演识别 | 第56-77页 |
3.3.1 弹塑性本构模型及待识别参数 | 第56-60页 |
3.3.2 双金属复合板单轴拉伸和纯弯曲的有限元数值模拟 | 第60-64页 |
3.3.3 基于实验的弹塑性材料力学性能的杂交反演识别 | 第64-66页 |
3.3.4 变尺度法求解双金属复合板弹塑性参数识别反问题 | 第66-73页 |
3.3.5 双金属复合板弹塑性参数杂交反演结果及分析讨论 | 第73-7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四章 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微结构的界面力学性能的杂交反演研究 | 第78-110页 |
4.1 基于实验的界面性能参数杂交反演的基本思想 | 第78-80页 |
4.2 金属基复合材料 Al/Al2O3 微结构实验 | 第80-83页 |
4.3 微结构界面损伤破坏的有限元模拟 | 第83-92页 |
4.3.1 非实体四节点界面破坏单元 | 第83-88页 |
4.3.2 微结构界面破坏的杂交法有限元数值模拟 | 第88-92页 |
4.4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反演界面参数 | 第92-95页 |
4.5 基于遗传算法的微结构界面参数的杂交反演识别 | 第95-109页 |
4.5.1 遗传算法杂交反演界面参数的基本思想 | 第95-97页 |
4.5.2 遗传算法杂交反演界面参数的过程 | 第97-105页 |
4.5.3 遗传算法界面参数杂交反演识别的具体实施及结果 | 第105-106页 |
4.5.4 杂交反演结果及分析讨论 | 第106-10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109-110页 |
第五章 总 结 | 第110-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21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121-122页 |
致 谢 | 第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