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硅酸盐工业论文--陶瓷工业论文

轻质氧化铝空心球陶瓷的制备、结构与性能研究

英文摘要第6-3页
中文摘要第3-13页
第一章 引言第13-15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5-40页
    2.1 隔热材料概述第15页
    2.2 隔热材料隔热机理第15-16页
    2.3 隔热材料导热系数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第16-20页
        2.3.1 隔热材料导热系数的影响因素第16-19页
        2.3.2 隔热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第19-20页
    2.4 隔热材料的制备方法、种类及用途第20-23页
        2.4.1 隔热材料的制备方法和用途第20-21页
        2.4.2 隔热材料的种类及用途第21-23页
    2.5 轻质氧化铝空心球陶瓷第23-35页
        2.5.1 氧化铝空心球第23-24页
        2.5.2 国内外轻质氧化铝空心球陶瓷研制和生产制品的性能第24-25页
        2.5.3 轻质氧化铝空心球陶瓷的组成设计和制备第25-35页
            2.5.3.1 轻质氧化铝空心球陶瓷的结构特点第25-26页
            2.5.3.2 轻质氧化铝空心球陶瓷中空心球填充状态第26-28页
            2.5.3.3 轻质氧化铝空心球用结合剂第28-32页
            2.5.3.4 轻质氧化铝空心球陶瓷坯体制备工艺控制第32-35页
    2.6 立题依据第35-40页
第三章 实验方案及测试方法第40-51页
    3.1 实验原料第40-41页
    3.2 轻质氧化铝空心球陶瓷试样制备过程第41-46页
        3.2.1 结合剂配置第41-44页
        3.2.2 氧化铝空心球的修饰第44页
        3.2.3 氧化铝空心球级配第44-45页
        3.2.4 轻质氧化铝空心球陶瓷制备工艺过程第45-46页
        3.2.5 测试试样制备第46页
    3.3 性能、物相和结构测试装置及分析方法第46-51页
第四章 原料、结合剂的基本特性第51-64页
    4.1 氧化铝空心球第51页
    4.2 α—Al_2O_3微粉第51-52页
    4.3 结合剂第52-62页
        4.3.1 硫酸铝铵和硫酸铝第52-55页
        4.3.2 铝胶第55-58页
        4.3.3 磷酸和α—Al_2O_3微粉反应特性第58-60页
        4.3.4 磷酸和硫酸铝铵复合结合剂热分解特性第60-62页
    4.4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第五章 氧化铝空心球的显微结构特征及表面修饰第64-80页
    5.1 氧化铝空心球的显微结构和耐压强度第64-67页
        5.1.1 氧化铝空心球的显微结构第64-65页
        5.1.2 氧化铝空心球的耐压强度第65-67页
    5.2 铝胶表面修饰对氧化铝空心球显微结构的影响第67-71页
        5.2.1 铝胶表面修饰氧化铝空心球表面显微结构第67-69页
        5.2.2 铝胶及由铝胶原位合成氧化铝粉体在氧化铝空心球断面分布情况第69-71页
    5.3 硫酸铝铵表面修饰氧化铝空心球显微结构第71-75页
        5.3.1 硫酸铝铵在氧化铝空心球中分布状态第71-73页
        5.3.2 硫酸铝铵修饰氧化铝空心球断面结构第73-75页
    5.4 表面修饰对氧化铝空心球耐压强度的影响第75-78页
        5.4.1 含氧化铝修饰剂对氧化铝空心球耐压强度的影响第75-77页
        5.4.2 磷酸、磷酸盐及复合结合剂对氧化铝空心球耐压强度的影响第77-78页
    5.5 本章小结第78-80页
第六章 轻质氧化铝空心球陶瓷的结构特征第80-105页
    6.1 原位分解生成纳米γ—Al_2O_3粉体烧结轻质氧化铝空心球陶瓷第80-82页
        6.1.1 铝胶结合轻质氧化铝空心球陶瓷断口形貌特征第80-81页
        6.1.2 硫酸铝铵结合轻质氧化铝空心球陶瓷断口结构第81-82页
    6.2 原位反应合成磷酸铝烧结轻质氧化铝空心球陶瓷第82-90页
        6.2.1 磷酸结合轻质氧化铝空心球陶瓷第82-85页
        6.2.2 磷酸和硫酸铝铵复合结合剂(F3)结合轻质氧化铝空心球陶瓷第85-90页
    6.3 结构分析与讨论第90-102页
        6.3.1 原位合成氧化铝烧结轻质氧化铝空心球陶瓷的烧结机理第90-93页
        6.3.2 复合结合剂(F3)在轻质氧化铝空心球陶瓷中的结合作用机理第93-95页
        6.3.3 轻质氧化铝空心球陶瓷破坏机理分析第95-102页
            6.3.3.1 沿球断裂和穿球断裂破坏第95-101页
            6.3.3.2 轻质氧化铝空心球陶瓷的高温蠕变特性第101-102页
    6.4 本章小结第102-105页
第七章 轻质氧化铝空心球陶瓷的力学性能第105-135页
    7.1 制备工艺对轻质氧化铝空心球陶瓷力学性能的影响第105-112页
        7.1.1 加料工序对轻质氧化铝空心球陶瓷力学性能的影响第105-106页
        7.1.2 成型工艺对轻质氧化铝空心球陶瓷力学性能的影响第106-108页
        7.1.3 烧结温度对轻质氧化铝空心球陶瓷力学性能的影响第108-110页
        7.1.4 切割方法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第110-112页
    7.2 结合剂对轻质氧化铝空心球陶瓷力学性能的影响第112-126页
        7.2.1 结合剂对轻质氧化铝空心球陶瓷强度的影响第112-119页
        7.2.2 磷酸、磷酸二氢铝结合轻质氧化铝空心球陶瓷力学性能第119-122页
        7.2.3 复合结合剂结合轻质氧化铝空心球陶瓷的力学性能第122-126页
    7.3 氧化铝空心球力学性能影响因素分析及讨论第126-129页
        7.3.1 孔隙对轻质氧化铝空心球陶瓷力学性能的影响第126-127页
        7.3.2 结合剂对性能的影响第127-129页
    7.4 轻质氧化铝空心球陶瓷热震稳定性第129-131页
        7.4.1 轻质氧化铝空心球陶瓷的抗热震性能第129页
        7.4.2 轻质氧化铝空心球陶瓷高抗热震性机理分析第129-131页
    7.5 本章小结第131-135页
第八章 全文总结第135-138页
致谢第138-139页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39页

论文共1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互联网金融背景下H银行业务发展研究
下一篇:新常态下银行保险的发展战略